文学,带我领略人生的诗与远方 王仕彬 文学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之词——雨果说过“你说诗人是在云里的,可是雷电也是在云里的。”文学与人生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我们的一生之中潜移默化、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语文学习助我们观古今于一瞬,扶四海于须臾,领略古今中外之美,谱写诗意之人生。
文学让我们的心灵得以丰富,让我们的审美更具内涵。随着人生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形成了对不同形式的语文的喜爱。庄重庄严的端庄美,妩媚清丽的美好之姿,通俗易懂的简单之韵是古典语文所带给读者的。至于我,我偏爱《瓦尔登湖》,体悟梭罗精神世界的淡泊与执著,与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我青睐丁尼生的《夏洛特少女》,也想怀揣理想追逐自由……阅我所喜,品我所悦,文字在心中跳跃,谱写着属于我的诗篇。
文学不仅能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诗意,更能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文学是一种交流载体。因此,学习语文即是学习谈吐技巧。韩信一声“何为斩壮士乎!”为他的丞相仕途奠定了基石;张仪一句“积羽沉舟,众口铄金”流传至今。乱世之时,多少人凭借满腹经纶博得生路,乃至创造人生巅峰,名垂千古。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试选拔愈发激烈,一套好的交流技巧比腹载五车更能让人在机遇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虚词、一个助词的不同运用都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因此,语文学习能够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诗与远方,如此云,不为过也。
正如北大教授成平原所说: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语文之于我们,从古至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语文素养呢?
清代文学家涨潮常言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一翻《三国演义》之时,正是天真无邪,只晓得它讲的是打打杀杀,通过插图看文章;二读《三国演义》之时,正是初生之犊,读那生僻文言、政治纷争,通过文字学文章;三品《三国演义》之时,已是朝气蓬勃,想那三顾茅庐、七擒孟获之情之景,透过文字悟文章。《三国演义》其言近而旨远,词浅而义深,又何止是一遍泛读可言尽?初读者往往正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由是观之,语文学习与人生经验密不可分。唯有掺杂进不同人生经历,文章中那舍生取义的人性之美才得以体悟。
正如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所言,文学家与国名以精神上之利,而精神上之利乃永久也。文学不仅是种民族性的交流载体,更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社会精神的产物。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让文学陪伴我们一生,让他指引我们的人生航行,带我们去到风景最美的地方。〈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