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终日身处繁华都市的你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细细体会过四季之美了?到田野里去吧,置一处农庄,从此好好收纳自然的馈赠。
为了重现陶渊明诗歌里的田园牧歌般的逸趣生活场景,让家人真正地感受农耕的乐趣,11月14日,多利农庄邀请了果树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汪志辉教授和他的专家团队前往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多利绿城桃花源进行农艺景观的设计与实地指导。
进入桃花源,沿着正在生长的田地朝里走,一个巨大的玻璃建筑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向农业专家们介绍道:今后,这里将进行果树培育,并兼具餐厅、生活体验区等功能。
汪教授笑着说:“这一块小区域还谈不上是‘培育’,我建议将这作为一个果蔬展示区,让今后居住在桃花源里的孩子们从小便能知道果蔬作物在一年四季中的生长规律。”
为了能让桃花源的家人随处都可欣赏如画美景,汪教授把各个区域的地块“分解”给了团队成员:团队里的果树专家、蔬菜专家和花卉专家将各司其职,以保证桃花源的建设具有科学指导性。同行的农业专家们纷纷畅想起自己所负责的地块,桃花源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正酝酿着盎然生机。
今后,桃花源里的每一户住家都可以定制果蔬廊架,这是能让家人直观感受农耕乐趣的最佳方式。果蔬廊架旁边则是一个初现雏形的玻璃温室,“要考虑到不同农庄的结构特点和不同人群的需求,把温室建得更加多样化,让家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心意选择。”汪教授如是说,定制化的概念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桃花源的每一个细节中。
走向桃源深处,有一片黄花风铃交错而立,明年,它们将会在这里上演一片缤纷春意。
汪教授建议把靠近道路的黄花风铃向里移植一部分,一方面密集种植的方式能让花期时的景色更为浓密动人,另一方面可以留出充足的面积修建生态鱼塘。
“喜欢桃花源的人一定是懂得享受农耕文化的人,我们的规划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必须要从实用和体验感等多个角度、各个细节来满足家人放松、休憩的需求。”
成都多利绿城桃花源的营造是诗意的,或许今后呈现出来的景色显得浑然天成,充满田间野趣,但它的背后却有众多农业专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这样一个精致、完美的都市农庄受到了诸多农业专家的重视。11月18日,桃花源迎来了另外两位专家——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的杨其长主任和孙长伟所长。
两位专家在考察了成都桃花源后,与多利农庄“庄主”张同贵展开了深度讨论。
图/多利农庄庄主与农业专家会谈现场实拍图
孙长伟所长谈到自己心目中的都市农业应该是“由企业指导、由政府和科研机构支撑、由农民参与的”,而成都桃花源正是往这一方向不断前行。
杨其长主任希望成都桃花源“会有更多走心的东西”:正如他所怀念的老家的那片鱼塘,每每返乡他第一件事就是抄起鱼竿,享受垂钓带来的平静闲适。
在谈论到成都桃花源的未来发展时,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甚至提议把这里打造为一个科研中心、一个都市农庄、都市农业的孵化园。让科学家们在这样的桃花源里住下,才更有精力安心做科研;同时使研究、展示能形成一条流水线,以此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
桃花源,不仅承载了一批生活爱家们的诗意情怀,更是一个聚焦了科学力量的地方。也许,今后在桃花源不仅能享受四季分明的田园风光,还能成为科学家的邻居,见证着科技在他们手里诞生。
成都多利绿城桃花源,很像陶渊明笔下的归居田园般的生活,但不同的是这里的生活不是回溯而是前进,因为一花一木都渗透了科学。
这里的生活,不只是生活。
让我们共同期待它亮相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