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乐至县委、县政府为全面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突出城乡共创共建,共创共享,使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随着“成资一体化”的号角吹响,乐至将以文明新面貌笑迎八方来客。 文明惠民 人人参与 什么是文明?有人说是一种风气,一种美德。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关于文明的答案。在乐至县南郊社区的网格员何俊然看来,文明就是自己所在网格片区内的698户居民能和睦相处,与人为善。 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为了让互帮互助的文明风气在社区形成,何俊然和社区里的其他11名网格员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坚持入户走访,收集居民诉求,排查矛盾纠纷,助幼扶老,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带领着更多居民加入到文明人的行列中来。 “通过‘我身边的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的榜样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注重自己的言行,向文明靠拢。”何俊然亲身感受到身边人的改变。 南郊社区只是文明乐至的一个缩影,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细胞,乐至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力军作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使创建活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让文明的基因在87万帅乡儿女身上生根发芽。 文明创建 宣传先行 在乐至,无论行走于蟠龙湖畔的林荫道上,驻足于帅乡广场,还是漫步于城市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静谧与安闲。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乐至县委、县政府建立四川文明网乐至联盟网站,开通文明乐至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设立文明城市创建热线电话,编发文明城市创建相关短信,在县广播电视台、《今日帅乡》、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文明城市创建专栏,及时发布全县创建工作动态,充分调动市民的参与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城区建筑工地围墙、公交车站台,以及车站、各类医院、城区学校、广场超市等的LED显示屏,大型户外广告牌、城区街道路名牌和道旗,公交车、出租车车身等宣传阵地,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策划各式宣传活动,真正做到让文明新风如春雨润物,春风拂面,入脑入心。 文明正气 引领示范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文明城市的进步,自然也离不开文明人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榜样的力量。 乐至在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以来,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推荐评选活动,先后推出省道德模范3人、省美德少年2人、“中国好人”2人、“四川好人”12人、“感动资阳人物”5人、“乐至好人”10名。南郊社区居民卢国洪十余年任劳任怨照顾瘫痪母亲和患癌症的妻子,被县委、县政府评选为“乐至好人”,文明正气得以广泛传播。通过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巡讲报告会、广设“好人榜”、推广道德讲堂、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榜样在身边”栏目,宣传各级各类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文明工程 夯基垒台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乐至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来抓,四大工程不仅惠及民生,而且大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为文明城市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翻开乐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细单:二环线、望城大道、文峰大道等6条大道建成通车,盐湖新区骨干路网初步成型,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2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中等城市框架。建成“市民500米休闲计划”首批16个公园(广场),人均绿地面积达13.06平方米,完成城区主要道路“白加黑”改造、完善全县环卫基础设施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完善盲人阅览室、少儿图书阅览室、电子借阅室与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强化乡镇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文化广场30个、文化院坝89个、聚居点小广场36个,播放农村公益电影18182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市民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站、电子阅览室、文化服务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保障居民教育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未成年人活动等常态化开展。加强社区办公场所“七站一室一平台”规范达标建设,改建社区12个,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结合精准扶贫、幸福美丽新村项目,启动“文明新村·幸福家园”建设,积极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共建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六大评选活动,推进红黑榜等发布,发展新乡贤文化,抓好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优良社会风气。 文明环境 共建共享 良好的社会秩序、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城市各方面的改善不断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为了提升市容市貌,让城市更加美好,乐至着重开展八大项目整治,实现文明城市的现代化管理。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垃圾不落地、乐至更美丽”等公共卫生和家庭卫生清理扫除主题活动,完善工地道路扬尘污染、企业排放污染等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居民小区、楼院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物业管理不到位、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对非法张贴、喷涂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现象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定期对城河各类漂浮物进行清理,对果皮箱、垃圾收集车等环卫设施进行全面清洗,新建农贸市场1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4个,取缔市场内外的违章搭建、私设摊点;开展“文明交通”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车辆行人不各行其道、闯红灯等现象,加大对“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和“六大交通陋习”的治理力度;加强建筑工地整治,大力整治建筑工地扰民施工行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联合大检查活动,取缔校园周边流动摊贩、黑网吧、游戏厅等违规商贩、商铺;加强对“五小行业”的监督检查,对辖区主干道沿线、商业街、集贸市场周边“五小行业”做到监督检查全覆盖;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和“主街严禁,侧街规范”的管理原则,将城区划分为严格管理区域、规范管理区域、限时管理区域,对占道经营进行审批许可制度,集中治理骑门摊、爬壁摊等出门店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三无”流动商贩,进一步规范了城市秩序;定期召开“窗口”单位服务工作会,着力解决车站、医院、银行、通讯营业厅等窗口单位内外环境不整洁、工作人员不文明用语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