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请
[登录]
或
[注册]
[去市州]
阿坝
巴中
成都
重庆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绵阳
南充
内江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搜索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首页
Portal
论坛
教育观察
问政
5G
网红四川
版务
四川手机报
本版
用户
管理日志
社区银行
版务
最新主题
最新回复
管理日志
最新图片
社区银行
积分商城
问卷调查
活动中心
群众呼声
麻辣杂谈
新 时 代
生态环保
律师在线
舆情监测
成都
绵阳
德阳
巴中
南充
乐山
内江
达州
广安
广元
遂宁
泸州
宜宾
凉山
资阳
眉山
雅安
自贡
营山
南江
新都
南部
摄影
楼市
旅游
川剧
汽车
桌游
招聘
教育
航拍
彩铃
健康
装修
美食
租房
论坛
›
大话四川论坛
›
绵阳论坛
›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26章:真心清静道为尊
麻辣社区小程序
麻辣社区APP
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麻辣社区微博号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群众呼声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返回列表
阅读:
2450
|
评论:
0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26章:真心清静道为尊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26章:真心清静道为尊
[复制链接]
观天下
观天下
当前离线
积分
4311
发表于 2016-11-30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26章:真心清静道为尊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心解]
稳重是轻浮的根本,清静是狂躁的主宰。
因此,君子在行路时关注的焦点始终不离行李车辆。虽然面对繁华的景观,但能够恬淡虚无,超然物外。为什么身为大国君主,还要轻举妄动去治理天下呢?
轻浮就失去了根本,狂躁就失去了主宰。
[会意]
这一章说的是有道之人的行为方式,老子举出轻与重、静与躁两对矛盾,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老子认为在这两对关系中,稳重和清静居于主导地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乃厚重、稳重、持重,轻乃轻浮、轻率、轻狂,静乃清静、宁静、沉静,躁乃急躁、毛躁、狂躁。老子这里说的是心性,老子崇尚心性稳重、沉静,反对心性轻浮、狂躁。重则沉稳安宁,轻则飘飞不定;静则合于自然,躁则背离大道。所以老子说,稳重是轻浮的根本,清静是狂躁的主宰。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说真正的有道之士肩负济世利人、任重道远的使命,虽身处荣华富贵的“荣观”之中,仍能够恬淡虚无,超然物外,不改本来的素朴,不让功名利禄累其心志。所谓“不离辎重”,是指人在行路时关注的焦点要始终不离行李车辆,不要被外在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而忘记了行程。所谓“燕处超然”,就是在行路之中要协调好自己的身心活动,要不为境转,不为物转,生命活动始终不离开“心”这个“一身之主”。老子通过这个比喻告诫我们,人要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何者为重,何者为轻。万不可轻重颠倒,本末倒置。即使面对最繁华的景观,也要清静宁和,不为其所障碍。“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所谓 “万乘之主”,是指有一万辆马车的君主,有一万辆马车在古代就是一个大国的君主了。所谓 “身轻天下”,就是不知自重,不择手段,轻举妄动,只图眼前功利,而不顾国破身亡的后果。十分可惜的是当时的一些大国君主,以及后来的一些权贵们,大多都是那种只图个人私利,放任贪婪欲望,陷身于“身轻天下”的危险而不能自拔的主儿,因此老子才有这无可奈何的千古一叹。
所谓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若以“轻”和“躁”来处世应物,必然是失根则亡,失君则败,就会失去百姓的拥戴,失去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老子希望有道之人以内心的沉静、宁静、安静来克制性情上的烦躁、急躁、狂躁。《庄子·让王篇》说“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是说为人君者若无明道立德、超然出世的修行,而去担当天下危难的大任,就会失去轻重权衡,身处危险之中。有个词叫气急败坏,人一旦处于狂躁状态之时,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主宰,这时候已经不知何轻何重了,气急的结果必定是败坏,不把事情办坏办砸才怪。
说到清静与狂躁,忽然想起黄河大坝。在三门峡工作的时候,我爱到大坝去看黄河。大坝上下,一边是高峡平湖,水清如碧,一边是浊流滔滔,泥沙俱下。黄河水有四分之一是泥沙,四分之三是清水,搅和在一起便浊浪滚滚。我常想,人心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烦躁的时候,浮躁的时候,狂躁的时候,欲火中烧的时候,气急败坏的时候,生命中便泥沙俱下,充满浑浊。而心一平静下来,泥沙便随之沉淀下来,生命的河流便就变成了一泓清水。人生的许多浑事,皆因不能清静所致。一个人一辈子做几件浑事在所难免,但如果浑事做得多了,也就变成了浑人甚至是变成浑蛋。
灵台无物谓之清,妄念不起谓之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是大道的本性,也是修道者的最高追求。清静不仅是养生的良方,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所以老子说:“静为躁君”。庄子说:“万物无足以铙其心者,故静也。”文子说:“心清则内合乎道。”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明道之人尊道贵德,唯道是从,就会识得这“静中香”。当狂躁来临的时候,如果能凝神调息,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心神会静下来,心境就会由浑变清,一颗清静之心会有效地修复生命内环境,从而实现生命世界的圆融和谐。常清静不仅可以解除紧张带来的高耗能状态,也可以使情绪更加稳定,心情更加宽松,疲劳尽快解除,体能有效恢复,具有抗病祛病、益寿延年的作用。
大道就在生活中。比如人生中的“酒色财气”,就属于生命过程中的 四大“荣观”,能否“燕处超然”,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品质。当人们面对这些东西而驾驭不住的时候,就必然会 “失根”、“失君”,受到生命运化法则的惩罚。民间流传有四个人以“酒色财气”和诗,因认知不同,角度不同,感受和见解自然也大不相同,可谓一人一道,别有情趣。
第一个人因深受其害,对“酒色财气”深恶痛绝,吟曰:酒是断肠毒药,色是剐骨钢刀,财是要命阎王,气是惹祸根苗。
第二个人的观点与第一个人正好相反,对“酒色财气”持肯定态度,吟曰: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第三个人号召与“酒色财气”绝缘,吟曰: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第四个人则主张对待“酒色财气”关键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吟曰: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老道觉得从道化人生角度,最高境界是“燕处超然”,要做“酒色财气”的主人,而不做它的奴隶,也来凑趣诌几句,吟道:酒能陶情好学仙,色不乱性子孙绵。生财有道济世人,气节脱俗方为贤。
[道歌]
心性稳定是根本,
真心清静道为尊。
超然出世明大道,
道行天下济世人。
(原载2016年10月12日《周口晚报》)
赞
打赏
下载APP打赏
打赏列表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回复本楼
举报
返回列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
详情请点击此处>>
浏览过的版块
走遍四川
蓬安论坛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