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在营山拍摄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为了歌颂与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继承和传承伟大的红军精神,歌颂与宣传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荣誉会长、百岁老红军王定国崇高的家国情怀,《百岁女红军王定国》纪录片在营山拍摄。 8月3日至8月4日,在营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陪同协调下,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先后在王定国出生地安化乡爬山村、红军马深溪战场太蓬乡、红九军政治部所在地新店镇、革命烈士陵园骆市镇、百岁红军王定国红色传奇陈列馆云凤书院、红军解放营山纪念碑广场及2009年5月王定国在清水广场亲手栽植的红军树进行拍摄。 王定国,今年104岁,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也是从营山大山里走出的杰出女性。虽然年逾百岁,她的崇高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1913年冬,王定国出生在爬山村一个贫苦农家,那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家没有田地,没有像样的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就是一间四面透风的茅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定国六七岁时便跟随父母外出给人家干活,推磨、养蚕、洗衣服,什么活都干。 在川东的革命潮流中,受进步人士的影响,少年王定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她剪了长发,放开了裹脚布,踏上了翻身闹革命的道路。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成立了营山县苏维埃政府,王定国在其中担任内务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年初,王定国被派往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1935年,爱唱爱跳的王定国被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踏上了长征路。 长征路上,王定国熬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过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1936年,在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时,在雪山顶上,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那里。 新中国成立后,王定国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离休后王定国继续奉献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她参与发起的“中国老年文物研究会”,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是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并倡导成立了“山海关长城研究会”,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她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王定国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4月,她游览了营山县城和西月湖公园,找寻记忆中的老县城和当年工作过的苏维埃政府旧址。 2010年的时候,王定国回到家乡营山,不仅为‘红军解放营山纪念碑’揭碑,还为安化小学捐资2万元,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当时爬山村村道公路没有修通,道路不好走,身体不便的王定国没能回到老房子看看,她的儿子还专门给她拍了老房子的照片。 2013年7月20日,爬山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王定国得知情况后,十分牵挂。当年8月20日,王定国委派儿子谢亚旭,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王定国公益慈善专项基金捐赠的30万元交到安化乡党委书记敖红蔚手中。 2016年元旦,营山电视台工作人员专程赶赴北京看望王定国老人。在营山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中,尽管年事已高,老人依然坚持亲自迎接家乡的客人,慈祥的面容、亲切的话语,让前去看望的人感动不已。 据了解,《百岁女红军王定国》纪录片摄制组8月20日开始拍摄,纪录片包括三个部分,建政前的长征、新的长征、王定国的家国情怀。在甘肃兰州、陕西延安两个地方已经拍摄完毕,目前,在四川等地拍摄,纪录片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后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