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小海村采访,村民说得最多的话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要感恩党和政府。
小海村今年易地扶贫集中安置修建新房,已是第二次集中修建了。村党支部书记卢小华说的好: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没有小海村群众的今天,村民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然而,少数村民嘴上说感恩党和政府,行动上却不一致。一些村民为争蝇头小利,对修建通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房安置点要占用的土地,在干部协调土地时,不切实际地漫天要价,致使脱贫攻坚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工程建设滞后。个别村民甚至错误地认为是政府为他们修房子,干部要他们脱贫,对脱贫攻坚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
小海村土地比较肥沃,因海拔较高,主要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原来雷马屏农场箐口中队在此耕耘的时候,箐口的洋芋,菜油远近闻名,凉山老九县都到箐口大量采购马铃薯。为什么现在村民们就种不出好的马铃薯呢?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群众“坐、等、靠”思想较为严重,陈旧的观念没有转变。为此,扶贫工作除了送技术、送资金、送物资等帮扶外,还应该进行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鼓励村民们先立先强、艰苦奋斗,多学习文化知识、多参加科技培训,让思想“富”起来,强化自建能力,从而加快脱贫步伐。一句话,就是教育村民要勤劳致富,用实际行动感党恩。
彝族年后,气温骤降。雷波县箐口乡境内海拔约2000米的箐口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掉光了树叶的落叶松,树枝被冰雪裹住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枝。仅有几度的气温,人们呼吸,嘴上就像挂了一壶热水呼出一团热气……
而在箐口山下的小海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挖掘机、载重卡车、装载机等机械机声隆隆;工人们有的在打地基,有的在砌砖墙,有的备料……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没有一点寒意。小海村共172户彝族群众,其中就有140户集中安置户。小海村已是第二次集中建房,村民们说只有建设好美丽的新村,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幸福生活才会万年长。
从滑坡地搬迁至小海村
15年前,雷波县的行政区划里没有小海村,而今的小海村所在地是原雷马屏农场箐口中队。上世纪末,雷马屏农场搬迁到外地,箐口中队也随之搬迁,所属区域交还地方,留下大片土地。恰逢此时,莫红工委所属克觉乡的克觉惹和阿溜河两个村出现大面积滑坡迹象。这两个村本来就海拔高,山高坡陡,生存环境恶劣,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雷波县委、县政府已有移民的打算。逢良机,政府拨专款在原箐口中队所在地修建了100余套面积、结构、户型完全一致的住房,滑坡地100余户村民从龙头山下的高山上搬迁到箐口住进新房,新成立了箐口乡小海村。
村支部书记卢小华说,小海村最初只有100余户村民,政府为每个村民调配了1.1亩土地。后来,看到小海村居住条件相对较好,莫红、瓦岗、马颈子等乡部分高山上的彝族群众,通过投亲靠友搬迁到小海村定居,加上村民子女长大后分家居住,现在小海村已有4个村民小组,172户,790多人。人多了,土地却有限,因此,后面搬进村的部分村民土地少,不得不租种临近红岩村村民的土地。即使这样,小海村群众生活与搬迁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5年时间眨眼而过,当初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小海村修建的房屋没有使用钢筋,面积只有40多平方米。经过高寒山区雨水和风雪的浸蚀,而今房屋破损较为严重,经相关部门检查鉴定,已成为C级危房,达不到而今安全住房的标准。乘脱贫攻坚的东风,小海村于是易地搬迁集中重建新村。
互帮互助建新村
小海村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60.6亩,安置140户649人,其中易地移民23户95人,彝家新寨14户65人,随迁103户489人。建房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来源于易地移民、彝家新寨、广东佛山援建以及农户自筹资金。为了使所有资金实现统筹协调,充分用好每一笔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工程顺利实施。成立了由一名县委常委任组长,县政府办、联乡单位群工局、乡党委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扶贫移民局、水务局、规建局、国土局、文广体育局等10余个单位的相关负责及乡、村、组和群众代表为成员的小海村房建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驻村第一书记、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成立了小海村房建及基础设施建设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召集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确定施工方式和施工单位等事宜。
“村民们在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修建新房,最大的困难是自筹资金和置换土地。”卢小华说。集中安置点修建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总投入达到2505.3万,除了国家捆绑投入的易地移民搬迁、彝家新寨贫困户住房补助、随迁户资金补助以及广东佛山援建的1000万元资金外,还需村民自筹资金约580多万元,平均每户要自筹资金3万余元。自筹资金虽然不多,但由于村民们经济收入十分有限,一些建房户确实拿不出自筹资金。卢小华组织村民召开大会,希望村民们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想方设法自筹资金。通过广泛宣传,村民们“友帮友、亲帮亲、邻帮邻”,解决了自筹资金。集中安置点需要置换部分村民的土地,开始少数村民提出过高要求。经过联乡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乡村干部等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土地置换非常顺利。9月中旬,小海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建房工程顺利开工。
在小海村房建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干部群众发扬“5+2、白+黑”的工作作风,增加机械设备投入,组织民工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目前安置点包括37户建卡户在内的房屋建设已完成40套主体工程,即将进行装修。随迁户房建正如火如荼推进,场地平整223616㎡,开挖挡墙土方2712m3,挡墙5392.53m3,开挖场平土方5958.89m3,土方回填1220.3m3,篮球场土方回填1262.2m3,路基换填1296m3。小海村美丽新村已初具规模。
多管齐下强产业
小海村美丽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村民们即将住上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漂亮新房。住上了新房子,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呢?
“一望无垠的箐口山是最好的天然牧场,养殖牛羊的条件非常好。”卢小华说。自脱贫攻坚战以来,2016年,小海村在扶贫工作队、联乡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以及乡党委、政府关怀下,依托产业扶贫项目,养羊规模迅速扩大,现有黄羊1700多只,毛羊1800只,总规模达3500余只。养殖户已占全村总户数的73%,平均每户有羊20只以上。为了上规模,树立品牌,成立了南江黄羊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已投入资金共计112万元,为70户养殖户修建了畜圈的基础上,今年国家又投入资金130万元,修建标准化圈舍80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全力打造小海村的南江黄羊品牌。在种植方面,采用“玉米+马铃薯”双套双种,用地膜覆盖,极大地提高每亩地的经济效益。
小海村地处箐口山隧道口,与省级风景名胜区马湖相邻,地理区位优势独特。经相关部门多次考察调研,小海村符合全县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部门已制定规划,小海村将依山就势打造彝族风情旅游生态村。未来的小海村将是环境优美,以生态旅游休闲为主的幸福美丽新村。
对标查漏: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集体经济较为脆弱
11月28日,州验收组第三小组到小海村进行了检查验收。看到集中安置点37户建卡户新建房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准备装修,其它随迁户的房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入户调查得知,贫困建卡户也完全达到了脱贫标准。
小海村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4公里的村道硬化因G353国道施工仅完成2公里;二是引水管道年久失修老化,已不能保障正常供水,管道急需更换;三是村医疗室和村委会活动室也需要维修。在村集体经济方面,目前,仅将村委会房屋出租给开挖箐口山隧道的某隧道集团使用,每年有3万元的租金收入。虽然已成立了南江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但正处于前期投入阶段,还没有收入。隧道集团租用村委会最多3年时间,如不寻找一条或多条集体经济创收的门路,一旦隧道集体撤离,村集体经济将是一片空白。因此,寻找更好的集体经济创收门路,势在必行。
整改措施:补齐短板巩固脱贫成果
小海村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扶贫工作队、联乡单位、乡党委、政府和驻村第一书记以及村两委已拟定解决方案。引水管道年久失修老化问题,已邀请水务部门技术人员实地检查,拟定维修方案并进修维修。村医疗室和村委会活动室维修,已纳入议事日程,拟定了维修计划。因受G353国道施工影响未完成的2公里村道硬化,只要G353国道施工结束,便立即进行2公里村道硬化,最多一个月时间就能完成硬化任务。
对于目前村集体经济仅靠出租村委会房屋获得收入的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卢小华早有打算,她说,小海村已成立了南江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可以用现在出租房屋的收入购买南江黄羊入社饲养,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了源头。村集体经济的长远打算是依托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吃旅游饭。
而要“扶人”,动力就是扶志。在目前尚未脱贫的人口中,有三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懒,怕苦怕累思想严重。二是惰,安于现状,对当前的生活习以为然;三是盲目,生活没有目标。精神上立不起来,没有志气,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就没有脱贫致富的信心,就没有勤劳实干的精神。志气一旦树立起来,就不会再坐等别人送钱送物上门,而是立志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聪明才智脱贫致富。扶志是要切实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贫困地区才能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人物特写:
阿聋体石: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阿聋体石是小海村37户建卡户之一,走进她家小院子,院内干净整洁,正在使用洗衣机洗衣服的阿聋体石看到客人进门,放下手上的衣服请大家进屋坐。
堂屋内也干干净净,家具用品摆放的整整齐齐。堂屋一角火塘里炉火熊熊,使堂屋内温度升高,犹如装有空调一般。大家抬头一望,悬挂在墙壁上的一排腊肉不仅特别显眼,而且让人垂涎欲滴。
“以前过年一头猪也杀不起,开展扶贫工作后,去年过年杀了一头猪,今年杀了两头大肥猪。”阿聋体石高兴地对大家说。
年仅40余岁的阿聋体石有3个子女,全家5口人。由于大的两个子女长期生病,为了给两个子女治疗,耗尽了家中的钱财,造成家庭极度贫困。
扶贫工作启动后,村两委把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都向阿聋体石家倾斜,最大限度地帮助她家摆脱贫困。阿聋体石和丈夫绝不是好吃懒做之人,他们利用帮扶资金购买仔猪和羊羔饲养,丈夫外出打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开展脱贫攻坚战以后,阿聋体石家被列为贫困建卡户,按照“借羊还羊”的模式,相关部门给了她家10只羊,加上原有的羊,他家羊已发展到20多只。
村党支部书记卢小华说:“靠养羊和丈夫打工,阿聋体石家完全能够退出贫困。”
阿聋体石对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她家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新房已经建好,正准备装修,计划春节前搬进新房。这几年通过帮扶和自身努力,她家购买了大彩电、洗衣机和电饭煲、电炒锅等家用电器,丈夫还购买了一辆摩托车。
“小海旅游新村建好了,箐口山隧道打通了,我要开农家乐吃旅游饭。”阿聋体石说,未来的生活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记者吴启昌李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