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 我国已出现大范围区域性空气污染 同时,由于我省盆地西部和南部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未来盆地西部局部和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污染。
地形和气象条件先天不利,加上移动源、扬尘等后天贡献污染,导致我市空气污染状况较为严重。那么我市污染天气的污染源究竟是什么?此轮污染天气持续情况又如何呢?
我市污染天气污染源是什么? 除了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外,由于我市人口稠密、机动车保有量大、产业集聚,污染物排放集中,排放量大,导致了近期空气污染状况的持续严重。 据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介绍: 从成都市2015年的大气颗粒物综合来源解析结果分析来看,PM2.5中移动源贡献最大,占到27.3%,其次为燃煤和扬尘,分别占25.1%和20.8%,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占6.0%和7.3%; 而在PM10中,扬尘贡献最大,占25.4%,其次为移动源和燃煤,分别占24.7%和23.3%,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占5.3%和5.9%。 问 此轮污染持续情况如何? 据了解,受区域性不利气象扩散条件影响,我市空气质量12月2日-4日均出现持续性小时重度污染。5日白天到晚上有一次弱冷空气影响,风速略有增大,无明显降水,扩散条件略转好,空气质量也略有好转。 5日上午8时,我市空气t质量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56),12时转为轻度污染(AQI为148),16时转为良(AQI为85),预计5日之后到中旬晴好天气维持,扩散条件逐步转差。 据预测预报显示 6日风速开始下降,污染物开始出现累积,模式预报为轻度污染,较5日有所加重,7日和8日风速进一步下降,边界层高度降低,污染物进一步累积,模式预报为中度污染,在部分时段,可能达到重度污染。此外,市气象局预报,我市6日晚上到7日白天多云间晴,气温4~17℃;7日晚上到8日白天多云,气温5~17℃。这也意味着未来两天,我市没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条件。 在此情况下, 微博朋友圈早已被刷屏, 各种责骂不断。 其实,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责骂, 在某种意义上讲, 也是公民意识的一种觉醒, 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政府能不能骂? 肯定能!
群众的情绪总是需要释放, 既然做了父母官, 就要挨得起骂! 政府该不该骂? 那就需要理性的去分析了: 首 先 抗霾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战争 曾在网络上热传的由时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时任德意志银行策略组和新能源行业研究员的施娱和佟江桥共同撰写的《政策要大变,才能将PM2.5降到30》得到了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同,报告里说到,要使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水平,中国政府必须大幅改变现行的能源、汽车、环境、税收、政府补贴和公共交通等政策。 比如:大幅降低煤炭消费增速、普及使用各种煤炭清洁技术、实行严格的燃油和汽车排放标准以及提高燃油效率、在主要城市实行汽车牌照拍卖制度以将乘用车保有量的年增速在几年内降到个位数等。 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这不是哪一方使劲就能做到,也不是一两年就能胜利的。在欧美历经百年的3个阶段的大气污染过程,在中国压缩到了30年就走完了,中国速度也是把双刃剑,抗霾任务因此更加繁重。
其 次 抗霾道路上,政府从来没停歇 在与雾霾斗争当中,政府绝对主角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这段时间,成都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区市县都积极出动,市政府发声,若污染加重,将实施更加严格的临时性应对措施,包括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工业企业减产停产、车辆限行等等。 科学和理性是打赢抗霾战争的保障 据省内污染源分析,四川大气污染扬尘和汽车尾气占比最大,具体到成都,在PM2.5中机动车占比最大(27.3%),其次为燃煤和扬尘,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占比6.0%和7.3%。
很多网友对这一结果不信任,当然质疑也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但是在科学治霾的道路上,只能依据现有的合理数据,无理无据,胡乱出招恐怕更加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