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霸凌的小孩,父母该教他们勇敢应对“人性的阴暗面”
中关村二小的疑似“校园霸凌”事件给了中产家庭当头一棒——名校不是霸凌的绝缘地,即使你的孩子在以“拼娃”著称的海淀区排名第四的小学上学。尽管中关村二小今日回应:涉事学生不足以构成“校园霸凌”,但这恐怕难以平息家长的恐慌。霸凌面前,有人倡导文明教化,有人鼓励以暴制暴,但事后干预总是力有不逮。该如何从家庭教育和孩子个性塑造上进行事先预防,避免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呢?
要点速读
1以欺凌他人为乐,部分是人性使然。家长要比孩子更清楚这一点。 2站在最实际的角度,孩子要想免于被霸凌,没有什么比其本身自立自强更治本的办法了。 3避免霸凌的两个有效手段:参加体育锻炼、有一技之长。
家长要明白的道理一:如果等到霸凌发生才处理,成效有限
“霸凌”(bullying)一词,由挪威学者Dan Olweus于1978年提出。台湾学者张信务将其定义为“孩子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有“ 长期,反复不断”的特点,今日话题曾有过详细的介绍,参见《“母子是生死之交”刷爆朋友圈,对付熊孩子霸凌要打碎权威效应》。
一旦发现孩子遭遇了霸凌,家长要立即介入,中关村二小这位妈妈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如果等到霸凌发生才处理,成效有限。而且家长如何介入,以什么方式介入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同辈中的“名声”。
家长要明白的道理二:欺凌同类会带给人快乐,这是最原始的、难以抗拒的人性
人类天性是乐于看到他人被欺负的。文艺作品中,倒霉蛋被欺凌的窘迫模样常常惹得观众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了他们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快感。即使再文明、再有教养的人也难以抑制这种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