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36|评论: 4

看病难推动医师自由执业 医生“走穴”即将合法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病难推动自由执业 医生“走穴”即将合法化

      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个人未经许可开办医疗机构不再构成非法行医罪”的报道,引起了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医生自由执业政策即将放开的重要昭示。


       早在此前,11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发布两份关于在职医生自由执业的文件,新法规内容显示,凡取得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可自由开办诊所、多点执业。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包括国务院、卫计委以及最高法在内的多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法规,旨在助推在职医生自由执业落地实施。据业内人士分析,放开医生自由执业,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实际上也是医改进入深水期的重要尝试。
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之重
      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进入深水期的重要尝试。目前,医改主要的难点在于公立医院改革,而公立医院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职医生。如何实现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毫无以为都绕不开:医生。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占据优质医疗资源,汇聚各个专科的优秀医生,但相对来说,这也导致大部分二三线城市,乡镇医院人才的匮乏。只有从体制中放开对医生的束缚,让人才随着市场的需求自由流动,才能真正让医疗市场的供需矛盾得以缓解。同时,这也能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现状,让大医院更好承担“治大病”、“治难病”的职能,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变。
       而且,自今年以来,政府多个部门先后发文对在职医生自由执业放开,未来预计15年内便可真正实行。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今后15年里的中国医疗健康的产业布局进行规划。其中《纲要》指出,要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医生“自由执业”被正式提上了国家日程。
       11月1日,国家卫计委同时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和《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法规表示,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注册内容包括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医生根据注册内容规范开展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提交注册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注册。
      而在我国开始推行医生自由执业之际,在欧美国家医生自由执业已成为主流模式,其医生执业身份并不受国家管控。即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可以自由选择个体、合伙或者受聘于医院的行医方式。据数据统计,美国共有230187名自由执业医生,其中,52.8%为独立行医,37.1%为2-5名的医生团队,6.3%为6-9名的医生团队,3.7%为10名或以上的医生团体。
此举或解决“看病难”问题
      据业内人士分析,推动在职医生自由执业,或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看病难”的问题。去国外就医的患者,常常会反映国外医院看病的效率高,医院挂号也不用排队。而中国由于公立医院占据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加之民营医院的实力相对薄弱,造成患者蜂拥挤在大医院。而造成二者的差别,一是由于中国的人口总多,医疗需求大;二是国外医生自由执业较多,患者小病可以去附近的诊所,或者请家庭医生上门问诊。
      从市场角度看,实行医生自由执业也是解放了人力资源,让医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真正让市场需求来决定医生的去留。而医院只有依靠自身的竞争力来获取医生人力资源,而不是用行政任命束缚医生。在准许自由执业的状态下,医生大可不必拘于医院,可以开诊所赚钱,也可以去民营医院接诊获得分成。在相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下,此举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公立医院的医疗冗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此外自由执业调动了医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成医生团队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解决一般的疾病。这也符合国家基层诊疗的设想,把大量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患者沉淀在基层,让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去更好的医院。而这也能更大程度上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规模效率,使医疗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据丁香园调查3000名医生显示,55%的医生认为所在医院"走穴"现象普遍,近30%的医生表示自己曾"走穴",84%的医生支持"走穴"行医合法化,即自由执业。国家政策上对在职医生自由执业的推动,让医生有更多的从业选择,同时通过市场竞争,人才流动也能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实行自由执业,有利于降低医院医生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等行为造成的高昂交易成本。同时,通过市场自由竞争,能够打击医生受贿的行为。而且需求决定市场,满足患者的需求成为医院医生的目标,从而让患者享受更多的利益。
面临的障碍挑战不会少
       虽有国家政策对医生自由执业的背书,但自由执业面临的障碍挑战并不会少。据了解,中国的公立医院,年收入仅约10%的资金来自政府,其余90%的收入来自病人的自费和医疗保险。有业内人士表示,公立医院并不以诊疗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公立医院中,主要收入来源于给病人多开药物多做检查,收取医药代表的回扣和病人家属的红包,以及特需医疗。
       而业界普遍认为,正是这些“以药养医”的顽疾才导致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公立医院本质上是承担社会医疗职能,为大众民生服务;但体制的腐朽反而让社会“得了病”,让百姓看不起病。正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国家才坚决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而自由执业解放医生自由,也是缓解中国医疗体制痼疾的第一步。
      由于推动医生自由执业,会触及医院的核心利益,这也是自由执业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以广东省为例,在200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后,从2010年1月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但成果并不明显。据悉,整个广东省16万多名注册医师,仅有3800多人申请多点执业。其他省市效果更差,整个江苏仅有200多人申请且多为退休专家。
      培养一名专业的医生,需要耗费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医院作为服务行业,人才与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医院不可能把自己培养多年的人才资源拱手相让。这也导致许多公立医院对体制改革十分抗拒,明确表示不支持医生自由执业、多点执业。甚至出现部门医院以取消医生福利津贴为威胁,防止在职医生自由执业。
       医生自由执业,是国家推行医改政策至关重要的一步。目前虽然在实践的路上存在许多障碍和挑战,但不破不立,只有让医疗服务市场自由竞争,人才资源自由流动,才能打破中国医疗体制“以药养医”的痼疾,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可开办诊所!
发布时间:2016-11-03来源:互联网
  11月3日讯 11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发布两份文件,在职医生可自由执业、可开办诊所,此举开放幅度之大,震动了整个医疗圈。

  11月3日讯 11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发布两份文件,在职医生可自由执业、可开办诊所,此举开放幅度之大,震动了整个医疗圈。

  其中,一份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另一份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众所周知,医院、医生可谓医疗系统的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一个是组成医疗行业的主体机构,一个是组成行业最大、最核心的群体。

  同一天,针对这两个对象同时发布两份影响深远的文件,卫计委无疑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职医生可办诊所了!

  卫计委在《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通知文件中表示,拟将1999年7月16日实施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修改为《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师执业注册管理。

  通过对新旧法规的对比,赛柏蓝发现,新法规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在不可以申请设立医疗机构的条件中,删除了原旧法规中的?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这一条文。

  这也就是说,今后在职医生、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医生,都可以开办诊所了!这对全国270万医务人员来讲,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但也不是所有医生想开就开,例如“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就不能开诊所,不过这一“禁止条件”和大开放幅度相比,完全可忽略了。

  还有一个重大变化,新法规中将临床检验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列为了“医疗机构”,将单独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证书,利好于相关医疗设备和体外诊断企业。前段时间有不少自媒体刊文称这些“中心”将从医院剥离,这事实上是一种“误读”,文件并没有要求“独立出去”。

  其它变化还有医疗建筑无需再审批、各省卫计委可印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各级卫生部门用信息化手段全程监管医疗机构等。

  医生可以自由执业

  卫计委在《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新法规内容显示,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注册内容包括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医生根据注册内容规范开展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提交注册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注册。

  在多个机构执业的医师,应当确定一个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并向主要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向其他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别申请备注,备注内容包括本人所有执业机构的名称。

  跨执业地点多机构执业的医师应当向拟新增的执业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增加注册执业机构。

  其实,早在5年前,北京就已经开放了医生多点执业,广东也曾在开放和不开放中折腾多时。如今,全国终于迎来了全面的大开放。

  大医院危机

  本鸠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后,医生根据市场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特别是从高等级医院向低等级医院流动,将盘活大量闲置的医疗资源,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如果医生觉得自己很牛,拥有大量的患者资源,干脆边在医院工作、边开自己的诊所,在大医院里看不完的病人,可以引荐到诊所来看,将大大分流了大医院的病源。

  凡事有利也往往有弊,对小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有利的事,往往就是对大医院的不利。当大量优秀的医生都开展多点执业后,因为存在着得益的竞争,病源有可能被大量截流,在解决了大医院看病难之后,甚至还有可能让目前门庭若市的大医院,在几年后变得冷清起来。

  公立大医院在面临药占比、耗占比、检查费降价、同业竞争、病人被截流等多重因素下,可能将面临重大危机。

  械企营销该怎么变?

  在目前医院药占比(含耗材占比)被严控、医院无法再规模上量背景下,医生开办诊所、医生自由执业,无论是哪一条,对医药企业而言,都将是利大于弊。

  行业所共知的一个现象,药品、耗材在医院的销售往往都“捆绑”在特定医生的身上,而国家限制药品耗材占比、临床管控等措施,医生行为诸多受限。

  但执业地点一变化,还是同一个医生,到了不受药品、耗材占比管束的诊所、民营医院看病,药方,又能神奇般地开出来了!

  牢牢掌握你的医生资源,并努力通过移动跟踪管理服务手段,让产品跟着医生走,在新一波政策放开大潮中,你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大收获。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2-25 08:52
??

发表于 2016-12-2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基本工资太低,医护人员自由执业依法获取报酬体现多劳多得就不会再背药品回扣的黑锅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12-25 21:49
有技术该吃皮噻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