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志记载的两首诗中个别语词的新解 南山种豆翁 记录古人诗词,如果作者不实确,出现张冠李戴的失误;或诗词标题载录不完全不准确,必然会导致后人在阅读理解上出现困惑或误差。近年来,笔者在整理疏注丹棱历版县志诗词中,便发现有两处特别典型的例子。 在《丹棱县志》乾隆版、光绪版、民国12年版上,均记载有标明是宋代乡贤李焘的《龙鹄山》诗, 诗云: 西山有佳人,惯踏山下路。 晨吟泽畔风,午睡岩前雨, 莫使儿辈觉,损我林壑趣。 诗意浅显直白,似乎并不难懂。但对诗中 “佳人”的理解却让人难以落实。依据诗题让人本能地会产生两种理解,一是理解为可能是指唐代女道士成无为;一是理解为可能是诗人自喻。但无论哪种理解又似乎觉得不甚妥贴。近来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李成晴先生《宋诗重出诸例勘订》(见《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1期)》一文考订, 此诗应为南宋人魏了翁所作, 收在 宋刻本《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九二, 诗题为《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 全诗共十三首, 此诗是其五。细读李成晴先生文章后,顿时豁然开朗,不仅知晓了县志记载该诗的作者为李焘错了,而且对诗中“佳人”也有了正确的理解,同时对该诗写于何时也有了较为可信的确定。这首诗既标题为《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显然句中“佳人”应是指李焘六子李参政李壁。而且据诗题《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又可知此诗定写于李壁为其父李焘丁忧守孝期间。据《宋史·李焘传》、宋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等记载,李焘逝世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 七月归葬于丹棱龙鹄山中。遵照古代居丧制度,父母故去后,其子应居丧三年。居丧三年内,不能在家居住,要在父母坟前搭建棚庐守墓,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之情。因此,李焘葬后,李壁兄弟五人便在其父李焘坟墓前搭建棚庐为其守墓尽孝,而魏了翁此诗便写于此段期间。这首诗描写的便是李壁为其父李焘丁忧守孝期间的日常生活状态。 另外,在《丹棱县志》乾隆版、光绪版、民国12年版上,也都记载有标明为宋代乡贤李壁的一首《和北园酌酒观鹤》(亦作《和前题》)诗, 诗云: 仰看翔翮俯游鳞,物意落落各自春。 遥想沧浪五君子,长身玉立伴闲人。 据乾隆版《丹棱县志》载,李壁这首《和北园酌酒观鹤》诗,是李壁和其兄李塈《北园酌酒观鹤》诗而作。“前题”即其兄李塈《北园酌酒观鹤》诗。过去读此诗,一直对诗句中的“沧浪五君子”无法理解。对“沧浪”,好理解,即丹棱城东的沧浪古堰,可理解为代指丹棱;而“五君子”, 指的是哪五位?则百思不得其解。 近来在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李成晴先生《宋诗重出诸例勘订》(见《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1期)》一文考订后, 方知此诗也为南宋人魏了翁所作,收在 宋刻本《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八, 诗题为《再和招鹤诗》, 全诗四首, 此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依李成晴先生所示,笔者查阅了四库全书所收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八,得知诗作之缘起。先李壁之兄李塈曾作《北园酌酒观鹤》诗,李壁曾作《和北园酌酒观鹤》与之唱和。同时,兄弟二人将两人唱和诗作抄寄给了好友魏了翁。后魏了翁也随之作《李提刑李参政再和招鹤诗再用韵以谢》四首,回赠李壁、李塈兄弟二人。不久,可能是魏了翁意兴未尽,又提笔作了《再和招鹤诗》四首寄李壁、李塈兄弟二人。这两组诗现都收录在宋刻本《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八之中,因此,可以确证县志之误。 在宋刻本《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八《再和招鹤诗》中, 除其中二、三句文字略有不同外。其诗云: 仰看翔翮俯游鳞,物意容容各自春。 遥想沧江五君子,长身玉立伴闲人。 得知诗作原委,笔者认为诗中的“沧浪五君子” 便不难理了。诗中的“沧浪五君子”应该是指当时在世的李垕﹑李塈﹑李塾﹑李壁﹑李埴五兄弟。诗人想象在遥远的西蜀丹棱北园之中,潇洒自由,清闲随心生活的李塈﹑李壁五兄弟身边,时常有体态修长优美的白鹤倍伴着他们。依据诗意,此诗亦当作于李壁兄弟五人为其父李焘丁忧守孝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