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书有一个创意说是把各地的地图、景点、特色等信息制成二维码等印在T恤上,到哪里就扫描哪里。这样的引路T恤还很有销路。
以前看某婆串串有那种桌面两边有一个放筷子的桌子。其实也可以引申拓展用来放其他。
我以前也想过能在手机屏幕上打出二三个大字,用来让远处的人看到,如搭乘过路车等场景沟通。现在可能已经有了,就是演唱会上似乎就有人用手机打明星的名字示爱。
我以前看到农村的黄荆籽多,可以用来做枕头,也就是决明子枕头,后有人做了,可是也不算是很畅销。
我想过的做餐饮可以专门做药膳,可是并没有人真正做很好。还有如汤锅等。
做馓子搓条,也可以用那种静压机如活塞撞压出来的面条,总比手搓要快速得多。
而我喜欢吃的蘸汤蒸饺,也并不是很多地方有。这没有解决量产的问题。
麻花机、刀削面机,觉得还是那么贵。技术应还是没质的改变。
蓬安下河街的麻花,为什么不能做到十一二元一斤呢,同样还能赚钱。怎么能降低手工成本、或减少人工。
蓬安十多个自媒体,为什么不能合而为一二个,这样也许更有效率。这是技术难题还是人心的隔阂。
装打火机好多年前都是广告传单上的好生意,而现在蓬安的打火机多是遂宁那个人发的货。打塑料颗颗都说是个好行业,但是为什么最终我们这里也没有能建成厂。
以前蓬安也有如《供求世界》《资讯导航》等纸媒专门发放广告,而现在仍然是各家各户自印广告,送给人家就当废纸了。
养鱼的、喂羊的,好象没多少人赚钱;而代理几个小品牌,还能有不少收入。
。。。。
有很多怀疑,就有很多设想。
大家也要说说有什么新颖的想法,或许,你可以去申请专利。
想法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