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字新析
哺敏/文
许,由国而生。周武王灭商,建立大周,分封了800诸侯。炎帝的后裔姜文叔,许以今天的许昌、登封、鄢陵、汝州、禹州等商时故土的范围,被封为了诸侯,后来其国名叫许国。
上古时,许字写成橆、或無邑、或鄦,从木有形,从邑无声,读音相似许。至周朝,许仍写作鄦。直到汉代,许才写成许字。《说文解字》段玉注说:“许,鄦古今字。”《春秋左传诂•成公五年》载:“许乃后人省文,依字当作鄦。”这也是《康熙字典》、《辞源》和《辞海》的共同解说。
今天的《许》是古时繁体“許”的简化。许,从字面上说,有听之意;从结构上讲,由“言”和“午”构成。言者,有言子者与言午者之分。言子,言密,即:言虚。言午,言明,即:言实。几千年来,作为许氏子弟,要求以“言明”、“言实”、“不伪”、“不讳”为立足之本,便是这个缘由。
许作为姓氏,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家族,曾经拥有足以改变历史轨迹的力量。作为炎帝裔族,许氏是以天干重仪观测太阳,以中午日当空时的日影晷迹命名的氏族。作为中国大姓,中原显姓,东南望族,历史上英豪名儒辈出,其中有上古帝王,公侯将相、名士泰斗、名医名宦、人神族神。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术学家和实业家,在中国不同阶段的历史时期,在华夏民族交融和民族文化发展史上,都以光辉的业绩和巨大的贡献,让许氏族人引以为骄傲与自豪。现在全国人口百家姓氏,许姓居第26位。
许字构成的词、词组和成语,很有现实思想性,比如:反映许诺报酬和封赏官职的“
封官许原”;反映孤僻清高,自命不凡的“
孤高自许”; 还有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高自期许”;影指男女相爱,目光传情,两心相许的“
目成心许”;比喻同意结成婚姻的“许结朱陈”; 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的“意气相许”。尤其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俗语,则揭露了“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的不平等社会现象。
中国的历代文人,更喜欢在赋诗填词中应用到许,以更能表达词意。金时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朱熹的《
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九曲棹歌》“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辛弃疾的《游》“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陆游的《
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龚自珍的《杂诗》“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陈子昂的“宝剑千金买,生平未许人”;杨万里的《晚风》“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韩愈的《
石鼓歌》“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李商隐的《
寄蜀客》“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辛弃疾的“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诸多诗句脍灸人口,并成为了不朽名句。
带许的谎言,则美到窒息,更有意思。比如:、帝王:待我
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国臣:待我了无牵挂,许你
浪迹天涯; 将军:待我半生戎马,许你共话
桑麻;书生:待我功成名达,许你花前月下;侠客:待我名满华夏,许你当歌纵马;琴师: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面首:待我不再有她,许你淡饭粗茶;情郎:待我高头大马,许你
嫁衣红霞; 农夫:待我荣华富贵,许你十里桃花;僧人:
待我一袭袈裟,许你相思放下。
我们今天释析许字,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许氏,更好地认识和研究许氏渊源和许氏的历史。许字几千年的历史跨度,铸就了许氏研究的史料价值,值得许氏研究学者们的持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