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咳嗽、痰多、甚至咽喉水肿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时,难免“雾化吸入”治疗。但是,网上也传言着一些关于“雾化”的说法:雾化里的成分都很可怕,雾化对宝宝的伤害比输液还大……让很多给孩子做过或正在做雾化的家长感到恐慌。雾化,真的这么可怕吗?
其实,雾化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英国使用,在我国临床也使用了近20年了。由于雾化吸入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和口服、打针、输液给药一样,就是一种给药方式,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用药的剂量小,药物起效比较快,全身副作用小,无痛无创及使用方便的特点。所以,妈妈们完全不必“闻雾化而色变”,可以放心治疗。
只是做雾化时,家长要注意这些:
1、进食1—2小时后进行雾化
选择在宝宝进食后,隔1—2小时再雾化,可以防止排痰、气雾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2、使用面罩式喷头
因为宝宝的鼻腔比较狭窄、鼻甲弯曲,雾化颗粒经过时,很多药物会停留下来,达到小气道和肺泡的药物就减少了,而口腔明显宽敞多了。所以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雾化最好选择口腔吸入。
不过小宝宝通常很难配合口腔吸入,不说用嘴吸气,老老实实含着喷头十来分钟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3岁以下的宝宝还是直接选择面罩式喷头。
手持雾化器药罐时,应保持与地面垂直,否则药罐如果发生倾斜,可导致药物倒出、不出雾。
3、保持平静状态
家长可以将宝宝抱起,尽量让宝宝保持平静,如果宝宝十分不配合,可选择在他睡着时,将面罩尽可能罩住口鼻。大一些、懂事的宝宝,可教会他正确的吸入方法,让他慢慢深吸气,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4、尽量不要中断
雾化吸入通常需要5—10分钟,尽量不要中途停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宝宝剧烈咳嗽,可以暂停吸入,帮孩子拍背或喝一些水,等咳嗽缓解后再继续。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要由慢到快,雾化量要由小到大,使宝宝逐渐适应。
5、雾化后要洗脸、漱口
用面罩做雾化吸入的宝宝,做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脸,着重清洁面罩覆盖区域,防止残留的药物刺激皮肤;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霜。
雾化结束后,家长要帮宝宝拍背排痰,并给宝宝喂一些水或漱口,来清洁口腔。
具体的拍背方法是:妈妈坐在椅子上,用一只胳膊挡在宝宝的前胸部,手握住宝宝的腋下位置。让宝宝坐在大腿上,或将宝宝的腹部和腿都放在自己的腿上,让宝宝的身体与地面保持平行,或是略微往下弯。
将另一只手微微隆起,形成中空状,在宝宝咳嗽的间隙进行拍背。拍的时候,不要拍到宝宝的脊椎,应该由下向上、轻轻拍左、右肩胛骨的位置,也就是肺所在的位置。
每次使用后,要将雾化器的零部件拆开,用温开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6、出现这种症状要警惕
在雾化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要及时让医生处理。
如果家长在家自己给孩子做雾化治疗,一定要问清楚医生雾化需要做几天,1天需要做几次,什么情况需要带宝宝去医院复诊。且在雾化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擅自给宝宝改药、增减量、停药,要按医生要求的频次、用量坚持做完整个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