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实行电子标是招投标进步的表现,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就推行(只限于房建、市政工程),在2015年下半年又结束。在这段运行过程中建筑企业从开始不实应到习以为常,从中感受到了电子标带来的方便快速节能等好处。结束电子标是为了更好的推行电子标,和筑龙公司接轨,把公路、水利等工程也实行电子标。等了一年后,又于2016年12月实行新的电子标(目前也只有房建、市政工程),在新的电子标推行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做了一些工程,如发行公告、举行培训等工作。但建筑企业始终感到很受伤,有很多话想说。
一、四川省建筑行业都是使用的“宏业”和“广联达”软件,为什么要弄一个大家都不熟习的“新点”软件(江西的),这个软件功能、方便度等都没有达到在行业推广使用的标准。在推行这个软件时是否进行了论证和公开透明的采购及招标,这也无形地给投标企业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二、公平合理有待论证。从广安的第一个电子标来看,中标公示只有两个中标候选人,第一名的报价(18501773元)要比第二名的报价(17046188元)多145.56万,控制价是2094.95万,多了近7%,而第一名的"经评审的报价"为20567280.78元,第二名的"经评审的报价"为23462102.811元,第二名比第一名多了289.48万元,多了近14%,。工程实际施工结算都是按报价来进行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次招标给国家造成损失145多万,第二名的公司也太冤了。还有就是参加投标的有十几家资审不过,就剩下它们两家公司合格,进入商务标评比,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少于5家的,就以平均价作为算偏差率的基准数,但第二名的偏差比第一名多了289.48万元,报价则少145万,就不知道是怎样一个系统了。(有附件作说明)
三、电子标系统反应缓慢,不知道是系统原因或人的原因,按规定只要中标公示后没有排上候选人的就可以解锁人员、退还投标保证金,但不是这么一回事。中标公示近20天了,人员还没有解锁,投标保证金没有退。这也是给企业增加负担,让企业受伤。
还有很多,请友友都加入进来发表一下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