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由网易四川大眉山直播发起1月6日直播2017天府花园•洪雅首届有机农产品展销会,现场操作为一路视频,中国雅茶文化与国学全程展示洪雅展销会的中国雅茶文化氛围,挖掘中国雅茶文化洪雅茶的奥秘,探寻北纬30°中国雅茶文化的神秘之处。
中国雅茶文化与国学文化
国学与中国雅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洪雅雅茶理论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国雅茶文化的精华。国学是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而中国茶文化则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国学理应囊括茶文化,茶文化是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学包括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义理之学,茶文化也有这些方面的内容,而且两者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国学大师有许多人钟情于茶,对茶文化有精辟的论述,我认为:饮茶亦成文化中一事,即人类大生命之事,中国饮茶史,亦即中国社会史人文史中重要一项目的观点, 国学与雅茶文化以茶为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将打造集雅茶文化休闲、雅茶文化身心修炼、雅茶精英雅集、弘道明德等为一体的雅茶文化空间和交流平台。
茶源于中国,传于世界,自古便成为中华民族大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曲茶”便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体现。千百年来中国人无论平民百姓、文人雅士都需要茶,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也即“国饮”和“国学”特有的组成部分。从茶文化的总体构成看,中国茶文化,是与中国的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华茶文化既有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的共性,又包含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华各民族茶文化既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的分支。民族茶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茶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茶文化的发展看,饮茶不仅是中国人生理的需要,而且是人类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特有精神需求和高质量的休闲方式。因为人的生活不仅是离不开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且精神的需求则是比物质更高一级,更无止境的,这便是人类对自我实现和求发展的永恒的追求。
从以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看,饮茶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它包括以一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种茶、采茶、制茶,吃茶、品茶、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茶道精神为内涵、以茶艺茶俗为表现的一定社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与文化。
从茶文化的核心构成层面上看,中国茶文化具有明显的与国学的相互渗透性。国学广义既中华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有中华特色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它应是“国学”的主要内容。它涉及风俗、论埋、道德、哲学、艺术和宗教的各个方面。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茶文化同样富含着儒家的治世机缘,洋溢着道家的浪漫理想,隐现着佛家的淡泊节操,并在品茗中特别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首先从儒家思想看,儒学是“国学”的重要内容和中华茶文化的重要核心思想,与茶为“国饮”一道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点。从儒家思想强调的“礼”看,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为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方式。礼仪作为一种人类的行为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规则,同样包含在茶文化中。饮茶不止是一种生活行为,也是一种礼仪之道,由茶礼上升的“茶道”,便是最强调以礼相待,互相尊重的明伦之道。在无比丰富的中华礼俗文化中,其明伦之道体现在各民族日常生活习俗中,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茶礼、茶俗甚至可以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中华各民族都有自已独特的茶叶的识别,有茶具、泡茶用水的选择及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及泡茶和饮茶的技巧并由此形成的茶礼、茶俗、茶德等,名民族的茶茶礼、茶俗、茶德不仅对中华茶艺、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且在中国茶文化大环境影响下有着具有与中国文化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
从儒家思想强调的“仁”与“信”看,在《论语》中出现过百余次。孔子发现人、爱护人、尊重人,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为“温、良、恭、俭、让”的“仁”同样体现在中国的茶道精神中。茶是一种从皇帝、贵族到一般平民百姓都能享受的饮料,极赋大众性。以茶解渴,以茶提神,以茶祛病延年,是最具体的“仁”道和博爱精神。儒家思想主张 “信”,充分强调诚信是金,信尽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为人处世,当以诚信为本。诚实带来福祉,而欺骗只能招致失败,由此产生茶道理念:信用是人生的财富,以诚谋事,方可成事而克服一切困难。
从儒家思想特别主张的的“中庸”与“和”的方面看,认为做什么事情都应“无过无不及”,执两用中,“可仕则仕,可止则止”。 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是最平和的饮料,无太大刺激,又可使人清醒提神增强健康。至于“和”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之意大处来说是整个宇宙、自然界呈现统一的状态,小处来说是任何事情都要和谐、协调。“至中和”、“和为贵”,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各种关系的均衡、和谐、有序、稳定。茶的质朴、简约、温和、淡定是“中和”为中庸之道的最佳内涵体现。其醇和清香、苦而后甘,内厚外敛特别能章显儒家文化的平和、乐生、和处、和立、和达、和正的至高境界,体会天人和一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关系。和为贵,内和则众志成城;外和则良友诸多;气和能财源广进;人和可所向披靡,这是充满东方智慧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
其次,从中华文化的另一核心构成道家思想看,最讲求的是道法自然,崇尚简洁。自然”一词最早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天地万物,其二是自然而然的人性。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人是自然之子,人受自然的恩赐生存,又在大自然中获得思想和艺术启示而升华。只有自然才有生命的体现。顺应天地、道法自然方能达超凡拔俗的自由精神境界。在中华民族茶文化中,非常强调充满了肯定自然和因之获得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流动。故中华茶道如终崇尚简洁,即以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璞归真,方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产生于中国悠久地方民族历史的综合性文化,茶文化带有中华各民族的生活气息和浪漫艺术情调,因此反映在茶的文化特点最是追求自然、讲究质朴、向往真实的朴素价值观。因中华各民族茶艺茶道均体现道法自然,崇尚简洁的特点。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崇尚简洁即以简为德,精行而后简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正是在中华 “儒、道、释”传统核心主流文化影响下,形成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和、敬、德、怡、真”的茶道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茶除追求如追求恬静舒适的文人雅趣还求安寂幽静的品茶和修行的“释、道、儒”茶礼及对各阶层均实用的“饮茶十德”。因此使中国茶文化极具深刻的内涵,且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地方又有不同文化特征并在历史文化、传播和贸易文化、交通运输文化、饮食文化、茶礼茶艺茶俗中都有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但无论怎样,茶文化离不开茶本身这一特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因为在中华各民族生活中,茶是用来喝的、用来吃的、用来表情达意的,是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华各民族人民在饮茶用茶中不仅关注冲泡过程,更关注解渴提神的作用,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和社交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极好的生活享受。因此茶文化既是服务于大众的通俗文化,又是能升堂入室的高雅的精英文化。
茶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的,更是全世界的。茶可清心、提神、保健、茶有益于身心健康、茶有利于人际交往。茶本身的和敬德怡与真实自然质朴,体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说茶是中国的“国饮”,应该说十分恰当,更是中华文化和“国学”的一个侧面映照和重要组成。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安静时观照眼前茶,观照好拿起茶碗、放下茶碗的动作。轻轻地拿起,轻轻地放下,借着轻缓柔和的一举一动,便可调整仓促、散乱的心,使它进入静默、和谐、蕴藉、丰厚之境。坐在茶席前,打开雅茶茶叶,注水,出汤,心安了,神定了,茶香了,你便可遇见心中那杯美丽的中国雅茶。〈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