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91|评论: 0

[原创] 该是还岷江金马河历史真相的时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该是还岷江金马河历史真相的时候了


本人先后写了《岷江金马河——一条被无端否定了历史文化的古老河流》,《岷江金马河——拨开雾霭,还你的真实》,《澄清片面认识还金马河真实》三篇拙文,以阐述金马河的“不幸”,证实金马河的历史真实。
现在,该是还岷江金马河的历史真相的时候了。
“清初,金马河在温江玉石堰下与石鱼河分流,时为小河,上世纪33年叠溪洪水后才被冲宽成为岷江正流”,这一错误定论,造成的错误后果是明显的:
其一,直接否定了常璩《华阳国志》“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的记载,否定了大江就是岷江金马河,造成大江上的五津到底在哪里,使专家学者们长期探索,至今无定论。
著名民族史学家四川大学教授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1987年07月)对五津的注解,其五津就没在大江上(见图)。可见,任乃强教授是离开常璩“五津在大江上”,而到其它河流去找五津了。



              
         (图为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对“五津”注解)

四川大学古籍研究著名教授刘琳认为,金马河既然在温江玉石堰下起水,五津则应从这里开始,因而,他的《华阳国志校注》(校注修订版,2007年出版,第119页)五津为:白华津疑今天的温江县三渡水;万里津即新津县邓公场渡口;江首津即新津县东南白果渡;涉(沙)头津即沙头津,即今天的双江渡。显然,显然超出了常璩五津在都江堰到新津的金马河上的范围。
两大著名教授专门对常璩《华阳国志》的“五津”注解都是错误的,其他人引用“五津”就五花八门了。
其二,“清初,金马河在温江玉石堰下与石鱼河分流,时为小河”,这一结论,来自《古今图书集成》的记载。而《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康熙雍正钦定的古代百科全书,具有不可质疑的权威性,因此,我们双流的《地方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也引用了《古今图书集成》的结论,并加上“清未,羊马河变成岷江干流,金马河改由此河起水。民国22年(1933)叠溪洪水后,金马河河床冲宽,变成了岷江正流”的错误结论。
经考察,金马河在明清以前,就是岷江正流,大江大河。
其一,有常璩《华阳国志》的“大江”记载,有成都武侯祠三国鼎立图,有《都江堰史》宋时的都江堰流域图(见下图),可见,金马河就是岷江正流大江大河宋。

  
                            (成都武侯祠里展示的三国鼎立图)                                                                                           (宋代金马河等河运图)

其二,《都江堰文献集成》中,双流、温江、新津的各县志记载,金马河都是岷江正流。
如:《都江堰文献集成》(近代卷)双流县志(节录)山川 金马江:在治西二十余里。源出都江堰,经温江刘家濠入县界。迤南新津、彭山;即岷江正流也。
《都江堰文献集成》(先秦至清代)(双流县志、清 汪士侃等)记载:金马江,本岷江正流。自离堆凿后,乃以流江为正流。
《都江堰文献集成》(先秦至清代)(新津县志、清 王梦庚等)记载:大江:在县东北,今名金马河。即皂江,岷江正流也。
《都江堰文献集成》(先秦至清代)(温江县乡土志、清 曾学传等)记载:金马江:即大江正流,亦曰岷江、亦曰皂江。
关于杨柳河,《都江堰史》记载:岷江中段金马河左岸支流,为经人工改造的天然河流。水源自金马河左岸引水渠首,以前进口为旧名杨武堰,位于温江县河坝场玉石堤张扉滩。进水流量16m³/S,过洪能量为120—200 m³/S。(见下图)。



                     (图为杨柳河在金马河左岸的玉石堤张扉滩开口取水)

其三,其它记载佐证,金马河在1933年叠溪地震发洪水前,并非小河。如: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自江源过双流不宿径行之成都》“断筰飘飘挂渡头,临江立马唤渔舟”最清楚地描写了那时的金马河,江面宽阔,他立马江边,呼唤江对岸,看上去像渔舟一样的渡船。可见,陆游那时过渡的金马河也是大江大河。
《双流县交通志》记载:光绪中募建西安桥,桥楼48间,后数年桥被洪水冲毁,可见,西安桥被洪水冲毁,说明金马河并非是小河。  
1933年叠溪地震前的7、8月间,四川刘湘与刘文辉在金马河展开了一场“岷江战役”,刘文辉凭借岷江金马河的大江大水,天然屏障,阻挡了刘湘的进攻,刘湘通过策反,才攻破金马河防线,打败刘文辉的。
该是还岷江金马河的历史真相的时候了。经考证,岷江金马河的历史真相应该是:
金马河,在蜀王开明东别为沱,李冰修建都江堰前,就是岷江正流,就是岷江在成都平原上的一段自然河流。东别为沱和修建都江堰后,金马河水被大量分流,特别是宋明清代,船运的大量修建开通,金马河水更是被分走成为小河,(成都平原河运的兴起,促成了黄龙溪航运的黄金水道,彭镇杨柳河“第一桥头春波多”的船运兴旺景象),1933年叠溪地震洪水冲击,以及民国后马路的兴修,航运的衰落,分走的水又回归了金马河,金马河又恢复岷江主流的状况。
这才是岷江金马河的历史真相
这次考证,让我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未修都江堰以前,岷江在成都平原上的流淌,是哪条河道呢?考察发现,成都平原上的哪条河都有人工开拓的记载,唯独金马河没有记载,是一段自然流淌形成的河道。也就是说,只有金马河才是岷江在成都平原上自然流淌的一段主流河道。金马河满河的卵石,宽阔的河湾滩涂沙洲,都说明金马河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流淌的河流,说明金马河是受若干万年前,岷江上游地震带若干次地震洪水的冲积,而形成的自然河流,绝不是受一次叠溪地震的洪水就能冲成现在这样的。

                  

                      (图为宽阔河岸,满河的卵石,美丽的双流岷江金马河)

在其实,清朝《古今图书集成》记载的“清初,金马河在温江玉石堰下与石鱼河分流,时为小河”,也没有错,也是当时的真实现状记载。而我们就没有想到的是,金马河以前可能是主流,是大河。“叠溪洪水后,金马河河床冲宽,变成了岷江正流”这句话,是我们现代人接了“明未清初是支流小河”的话,补上了“现在才冲宽成正流”的结尾,因而造成了错误结论。(作者蒋剑康)
(后续,七、双流岷江河畔的近现代文化刘、乔两大家及槐轩文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