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日企小林制药增产中药卖给中国游客抗雾霾的新闻,席卷了中国的各家媒体。 新闻中的这款药叫清肺汤(DUSMOCK),2014年9月在日本上市,最初是以40~50多岁的吸烟者为主要销售对象,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呼吸器官功能减弱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相比小林制药旗下的小儿退热贴、暖身贴和液体创可贴,清肺汤的市场需求一直不愠不火。直到2016年4~9月,清肺汤的销售额为4.3亿日元,同比增长约40%。其中,面向访日外国游客的销售额约为7400万日元,同比增长28%。主要消费群体是来自受雾霾困扰的中国游客。 日本人把中药卖给中国人。这个看起来有些荒诞的绕口令式的景象,正在真实的发生着。 如果这仅是个案,那还可以被当成一个有噱头的市场炒作。中药,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但是,如果将视角放大到世界范围上,我们还能保持这种“理所当然”的自信吗? 统观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比,日韩拥有80%份额,而作为发源地的中国,中药出口额目前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5%左右。 与此同时,日本中药的生产原料却有75%来自从中国的进口。换句话说,中国只是在扮演中药原材料出口国的角色。而这种角色,也可能保持不住了。 占日本70%以上的制药市场的津村制药,为了确保制药原材料的品质,在中国建设了70余处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而中国本土中药企业同仁堂仅仅拥有8处GAP基地。 除了被抢占的国际市场和去中国化的生药种植,另一个更为尴尬的局面是,在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的专利权仅为0.3%,而日韩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 市场份额、原材料产地、专利所属权、医药标准、文化认知度……所有彰显归属的因素上,中国都远远落后了,甚至国内消费者都在越来越认可进口中药。 那么,除了历史,中药与中国还有多少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