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142|评论: 1

【巫昌友看简阳】汪家山石刻散记

[复制链接]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2-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年初二,草池镇三渔村〞三渔同嘴〝惊现不明汉字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这是一个足以让整个草池镇沸腾的消息,从机场工地到数里外的三渔村二社,沿途停放了大大小小的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期待〞惊现的汉字〝能够就此揭开三渔村得以成名的百年迷团。
    三渔村对于我并不陌生,早在读书的年代,我就和同学付能成由草池职高,经大安桥,沿大佛崖一同目睹过清代石狮的风彩,那时候思想里没有文物意识,沒有手机,笔下也写不出流淌顺畅的文字,只是带着一颗猎奇的心去看了一下,离开后也没有留下什么念想。
       清代是一个我并不感冒的朝代,印象中自康乾盛世之后,留给国人最深为深刻的就是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屈辱。或许是清宫戏看多了,除了国人的一根辫子外,一杆烟枪外,清代几乎没有留下什可以让人大赞特赞的东西。
        身居乡野,难窥外面的世界,对清代石狮的了解均出自于一本不到八十页的《简阳历史》,简短的几行小字不褒不贬,却记述了石狮子的来世今生。或许是对于先人们传承下来的东西心存敬畏,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一直想故地重游,再睹石狮子的风彩。
http://imgcdn.my0832.com/attachments/bbs/20170202/20172214442657152.jpg
     2012年的春节乏善可陈,唯一的亮点就是奔走三十余里,围观了三渔村的狮子,从保全寺,石狮,古井,古河堰到三鱼同嘴,未暖先开的油菜花重新梳理了我十几年前的脉络。
       适值春节期间,冷清僻净的三渔村稍显热闹,有三三两两的回乡游客围着巨大的狮子拍照,有的进保全寺焚香,有的甚至站上幼狮头上拍照,有的在古堰河畔留影,一派怡然自得的乡村影象。
        那时,几年之后的〞中国狮王〝,几年之后的〞飞机场〝都与偏居一隅的清代石狮子无关,人们关心的是春播夏种,水旱从人,来年去成都打工能挣多少钱。
        一同观望的还有一对夫妇,看起来像是本地人,他们能讲出石狮子的由来,还能绘声绘色的画出三鱼同嘴的图案,详细的讲解古井里发生的奇事,故事的版本与作家徐正唯老先生描述的并无二致。
     在国人眼中雄狮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不管是南狮北狮,从沒有单只的?那么三渔村另外一只狮子去了何方呢?这样的疑问一直困扰着地方史专家们,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却很难让人信服。
       〞这有什么难的?青狮对白象,另一只狮子破四旧时被人们做成了桥……〝
    一旁挑水浇菜的老人,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颇有几分〞路人寻问狮何处,农人遥指古堰桥〝的意韵。
       年轻夫妇告诉我们,老人所言并非空穴来风,村里一直流传着狮子不听玉帝调谴幻化为巨石的被人们做成小桥的故事,但传说归传说,依据又在哪儿呢?
      年轻夫妇的语言并不华丽,却句句暗藏珠玑,有的平铺直序,有的跌宕起伏,听得人们如醉如痴,即使面对的是空旷的原野,也能感受到清代石狮曾经的荣华。
     山水如影, 另一只狮子究竟去了哪里,一直是人们挥之不去的疑惑?
     去了哪里,怀里不是抱着一只小囡囡吗?年轻夫妇五岁的小女儿指着石狮子奶声奶气的嚷道。
     众人哑然失笑,这无疑是乞今为止最为温馨的解读。
        一杯茶,一张石桌,一根高板凳,三渔村人的热情与善良让人倍感温情!
        分别时,夫妇俩还让儿子和他们的女儿一起站在石狮前合影留念,小姑娘长得很是可爱,笑起来晕出两个小酒。儿子生得英俊萧洒,我竟然萌生了为儿子定个娃娃亲的念想,甚至还想请这百尊百年雄狮作一个见证。
       翻看《简阳县志》,先人们对清代石狮子的描述只有零星的支言片语,远不及年轻夫妇讲述的形象生动。
       夕阳下的雄狮,静静的守扶着一方山水。
       文保单位在石狮左侧,保全寺前立有两个不同年代汪家山石刻的文物保护牌子,一个水泥制的落款为简阳县,另一个落款为简阳市,两个不同时段的牌子,见证了两个时代的简阳文保人对保护清代石狮子做出的艰辛努力。
        从简阳市最新版地图上看,狮子位于草池镇三渔村汪家山西侧,清代的匠工以山体滚落完整的石块雕琢成了体型硕大的狮子,虽历经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狮身上残存的色彩依然夺目鲜,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石狮的由来,简阳县志曾有过明确的记载,简阳作家徐正唯老先生也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三渔同嘴,石狮,保安寺的传说。
        印象中,简阳众多的古迹毁灭都未能逃过那场生势浩大的浩劫,然而,三渔村石狮却独善其身幸存下来。
       岁月流逝,两次寻访石狮已成为了记忆,这一次再去三渔村看石狮,颇费了些周章,本是要巡着大安桥的老路进去,导航一直不停的提醒我们调头,改走龙湾村新修的草油路进。
       自从机场落户草池后,原本纵横交错的机耕道早已面目全非,如果没有人的指点很可能走进断头路。行至草油路尽头,已进入机场施区域,询问跑摩的师傅,师傅说可以为我们带路,但要给五十块钱的带路费。
     同行的朋友很不爽,调头,往三岔方向驶去。
     路上,一位大爷得知我们要去看三鱼同嘴旁的汉字,主动与我们搭话,告诉我们,狮子就在草油路不远的下方,小车只需停在工地上,步行两里就可以达到。
     怕我们不信,老人还蹲在路上,热心的画起了示意图。
     老人的热情感动了我们,经过十来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出现在了三渔村二社。
      狮子坐西向东,迎朝晖,沐夕阳, 高约6.5米、长约4.7米、宽约3.37米,体态浑圆,怀抱幼师,倚山临河,看似憨态可拘,实则不怒自威,气宇不凡。
       虽偏居山隅,依然惹得不少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在九十年代初,有人曾以五百万连带修一条水泥路的价格想运走狮子,当地人以破坏风水为由爽快的拒绝了。
       在风风雨雨的二十年间,没有人刻意为石狮做一个铁栅栏保护起来,每年稀稀拉拉的游人们也曾足踏小狮,举目古堰河,远眺三鱼同嘴的小竹林,全然没有踩踏文物的嫌疑,相反还有人说石狮怀抱幼狮是亲民的王者。
       如今石狮已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狮王名头太响了,参观人数最高峰已经有万余人。
       踩踏狮王不仅破坏文物,还成了万夫所指,为保证狮王万无一失,有关单位曾想做一个全封闭的东西罩住石狮便于保护,后来,有懂风水的先生进言,青狮对百象,狮王万万束缚不得,怎么可以把王者关起来呢?那样会出大事的。
        风水是一门深奥的传统学文,相关单位闻之也不敢造次,只得简单围起来了事,有人称之为〞围而不栏〝,是妥善保护狮王的上上之策。
       路上,不时有村民拿出踩在幼狮上的旧照,笑曰:以后敢踩狮王的人不多了,谈笑间竟洋溢着一番自得之情。
      三渔村得名于三渔同嘴,关于三渔同嘴又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
     去年岁末,村民砍去三渔同嘴旁的一垄竹子,一行模糊不清,却依稀透出苍劲雄浑气势的字体破空而出,有许多人慕名前来辨识,至今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
     有人说,可能是古人的图藤崇拜。
     也有人说,可能是现代人的恶作剧。
      一行人中,一位多识广的老者表达了反对意见,他说刻字的这个人,刀功镌丽,运笔飘逸颇具中国传统书法的底蕴,几个字结构紧密,浑然一体,很似像形文字。文字下方一个像长方形的方块,内有字迹,颇似镌刻者留下的印章。
     老人的一系话,博得了围观者的一片喝彩之声,然而这几个字是什么字?究竟何人所刻?刻于何时?对解读中国狮王有没有特别的意义,至今仍是一个迷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2-12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简阳先辈留下的文化瑰宝!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