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57|评论: 6

[诺水风光] 隆冬雪寒峭,梅林花枝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cb63897defb9253.jpg
-4d66bd02d2875268.jpg
-55c415053547e8de.jpg
56FE188E7EC03A705B00F7FFB8AD270B.jpg
92A5E5F4DE2F4BB1DB78D5E94B03D907.jpg
-571ab2120bf66de0.jpg
-690ae1b862c2a65d.jpg
821EAFD0B0A926597CDE5D7B43F948EE.jpg
1389c2de1aa3e0cd.jpg
-7570f28dace3bb9c.jpg
-7703b5ce266f02c6.jpg
A799DD1CA83775F0D7CCA42A9DBFD3AB.jpg
C8CF1B529956786BDCF03B785DD3072D.jpg
mmexport1486972313142.jpg
QQ图片20170208211520.jpg















在北纬31度39分,东经106度59分,中国西南部,川陕楚蜀交界线上,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通江县。
通江县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她一直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涌现出众多的英才、俊杰。唐有洋州刺史,保大军节度使李继颜。唐·张玄晏有诗文赞道:“不乏循良之称,亟彰持重之名,继成襦袴之歌,显著山河之誓。”歌颂李继颜的德政惠民。宋有抗元名将李荣禄,明有监察御史向翀、山东乡试正主考向玉轩。在清康、雍年间,我县兴隆乡更有李蕃、李钟壁、李钟峨父子三人,誉称通江“三李”。
《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纪晓岚和“三李”所著《雪鸿堂文集》序中点评称:“其人,悃愊无华,盖有古良吏之风”,其文“堪与‘三苏’媲美”。将川东“三李”与蜀中“三苏”相提并论。认为蕃文与老苏氏近之,钟壁诗文有东坡遗风。而钟峨之赋律,为清初该体之肇端,影响深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舒大刚,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晚清四川经学研究”会上发言称:“康熙时期通江的李蕃、李钟壁、李钟峨父子三人做官清明廉洁,诗文名扬于世,影响了整个四川文坛。”
李 蕃,字锡征,号懒庵,顺治十四年举人,康熙九年选任山东黄县(今龙口市)知县。在黄九载,为减轻百姓负担,他革陋习、安流民;均赋役、赈灾荒。为维护社会公正,他清沉案、解冤屈;慎刑狱。为端正社会风气,他施教化、移风俗;正人心、彰节义。为后世长远计,他修史志、存文献。通过种种努力,很快扭转了当地经济残破的景象。由于他为政以德、明德慎刑、处事公正,因此赢得了百姓的拥戴。因他拯灾益民,且一心为民,不阿谀奉承,不贪沾钱财,所以造成上官对他十分嫉妒。于是想方设套,编织受贿、袒护凶犯的罪名,于康熙十八年受诬入狱,上万黄民为蕃鸣冤,在济南监狱,黄民数千人跪伏狱门,营救蕃公,上官见状,改送宛平监狱,黄民“号泣而送者满万,“相随候伺者十数”,“泣绕园门外且有贿入狱鼓扇至夜分者”。酿成清史上空前绝后的“黄民哭狱”事件。后减罪流放山海关,两年后遇赦。因贫无以归,侨寓芜湖。康熙二十三年归里,时年63岁。
蕃公一生,著述颇多,所著《雪鸿堂文集》十八卷,收入《四库全书》。文集中《忆堂记》、《旱魃辨》、《黄志跋》、《镜说》、《陈胜论》等文章,可谓文之精华,其诗词被《清诗记事》等多部书籍选录。纪晓岚称他“其文,亦皆朴直不支意;其人,悃愊无华,故文亦如之欤?”百姓称赞他,“清慎勤明”。三百多年过去了,今天山东黄县的老百姓还传唱着“黄民哭狱”的故事,在2013年7月1日四川日报社出版的《廉政瞭望》“古代四川清官地图”一文中,李蕃是巴中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古代清官。
蕃公一生,沉冤未雪,但依然自信坦然,并在家乡亲植梅林,以梅抒情言志。蕃公于康熙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辞世,享年七十有三。  
李蕃墓地
李钟壁,字鹿岚,康熙二十六年举人。性耿介,为人豪爽。二十二岁时,“孑身走京师,叩击登闻鼓”,为父鸣冤。康熙四十四年夏选授广西平南县令。他在任上大力发展教育、举荐寒门,康熙四十六年倡建平南义学,让读不起书的学生免费入学,四年后有四位贫困学子考中了举人,此举深得民众的爱戴。他还整顿礼乐、修缮古迹。因当地匪患盗抢严重,他为治匪患,多次只身前往匪穴,找其头目渠某,劝其洗心革面,只要不再为匪,既往不咎。渠某被李钟壁的仁德和胆识所动,解散部众,顺为良民,平息了长期不能解决的盗匪问题。此举深得朝庭赏识,在位七年后升任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皇上例授承德郎,赠父母同官阶,御赐麒麟。由于李钟壁管理有方,才华出众。遭到个别官吏嫉妒,又因其父就是遭受诬陷而获狱,借前车之鉴,故称疾告里。回到家乡后,帮助邻里,并将所置私田五十余亩济于穷困,任人耕种,不收一文租金。他遍游山水,去福建、过南京,下杭州,访名人雅士,览山川秀水,写惬意诗词。七十九岁寿终。
李钟壁的一生,教敬父母,亲敬手足,钟爱子侄,乐善好施,盛德孚人。在文学上精韵律、善诗词,壁山春望,梳头石诗,阆城秋色等诗至今被后人吟颂。一生作诗词千余首,所著《雪鸿堂文集·燕喜堂》四卷,由山东巡抚采进,收入《四库全书·集部》。 李钟壁墓地
李钟峨,字雪原,号芝鹿,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四十二年任贵州仁怀教谕,康熙五十一年参加会试阅卷,康熙五十六年任提督福建省学政。雍正元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加一级,同年五月,升翰林院侍讲,七月,升右庶子掌坊兼翰林院侍讲,九月,转左庶子掌坊,兼翰林院侍读,兼日讲起居注官。屡次叨从谒陵,特恩加一级。十一月,钦点广西乡试正主考,诰授中宪大夫。雍正二年转太常寺少卿。雍正四年以“年迫崦嵫,目昏耳重,健忘日甚,不堪供职,养疾乡居”。
李钟峨在壬辰会试同考、福建学政及太常寺少卿等职时,都对清代文教事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雍正初年,因以文义优者才可选为庶吉士。故边远省份无人选上。为人尽其才,雍正二年,他大胆提出“振兴文教,储养英才,应因人器使。应每省俱有庶吉士,让馆选之法,尽善尽美,更无遗逸之才。”该建议、后被雍正采纳,为国家广储人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曾任《三朝实录》、《方舆路程》、《国史》、《分韵近体唐诗》、《一统志》等各馆篡修官,主编《盛京志》、《保宁府志》、《通江县志》,著述甚丰。李钟峨尤长于赋律,为清初该体之肇端,影响深远。乾隆以后,馆阁最重赋律,道光时与试贴诗同为进退人才之具。李钟峨还喜诗,受官职所限,虽多颂圣应制之作,亦不乏雅洁之句,督学福建时,刻其父李蕃《雪鸿堂文集》十八卷,其兄李钟壁《雪鸿堂文集·燕喜堂》四卷,和自撰《雪鸿堂文集·垂云亭》两卷、刊印问世,后由山东巡抚采进,选入《四库全书·集部》。
李钟峨晚年,“目昏耳重”、“养疾乡居”。卒于乾隆十四年,终年88岁。
李钟峨墓地
宦迹渺难寻,文章耀古今。通江“三李”是清初四川文化名人,在川东北博得“三杰一门”,书收《四库》,“三李”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三个多世纪,作为生命的个体早已殒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其思想和品格的独特光焰,穿过历史的尘封,历久弥新,仍有指示人生前行的路标之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2-1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浓浓的春意

发表于 2017-2-17 05:1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2-1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长大的地方;现在变得这么漂亮了;年底带一家老小回去看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3-5 02:03
通江,美丽的家!

发表于 2017-3-3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2 14:21
从小长大的地方;现在变得这么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