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32|评论: 2

[信息动态] 【山城快讯】81岁评书泰斗徐勍去世 中国评书“北袁南徐”时代谢幕(重庆晨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1岁评书泰斗徐勍去世 中国评书“北袁南徐”时代谢幕



2017-02-17 01:47:13 来源:重庆晨报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7/7b/7b76b04e579141f065a729967bdc59b9.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7b76b04e579141f065a729967bdc59b9.jpg

徐勍的夫人刘治芳(图前)在丈夫的遗像下献上菊花。
11305455d479a9db4750bbceeac2ef0a.jpg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1/11/11305455d479a9db4750bbceeac2ef0a.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徐勍和马季年轻时的合影。(左六为马季,右四为徐勍)

5ec6d9a2369b7c82f37b710b6ab7c3b8.jpg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5/5e/5ec6d9a2369b7c82f37b710b6ab7c3b8.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2006年徐勍展示姜昆送来的贺词。 本报记者 高科 摄

906c474e0f5ca9671664701822f00596.jpg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9/90/906c474e0f5ca9671664701822f00596.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本报2003年的版面《说书人的“伟人梦”》。


“功业长存 怪杰相随仙鹤归,音容已杳 书坛难挽巨星驻”。昨日上午10点半,石桥铺殡仪馆303厅,亲友弟子们正布置灵堂。挽联中央,挂着徐勍的遗像。老人身着黑衫、手握话筒、面带微笑的模样,仿佛还在意气风发扬眉书场。
一代宗师与世长辞,那块惊堂木再也不会敲响。昨日凌晨2点58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徐勍因病去世,享年81岁。
他是四川评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得主。他与袁阔成被评书界并称为“北袁南徐”,2015年袁阔成去世,如今徐勍仙去,这个时代彻底谢幕。
戏比天大 对老伴儿深怀愧疚
“三天前,老头子就因为尿毒症加重陷入弥留,无法进食和说话,这下也算解脱了。”灵堂一角,头发花白的徐师母刘治芳颓然而坐,尽管有女儿陪伴,依然无比落寞。去年底徐勍病重住院,重庆晨报记者曾前往探视,比起那时,刘治芳的神色又差了不少。说起最后这段日子,个性坚强的她又渐渐哽咽。
两位老人自2000年结成连理,相敬相守十七年,如今却遭遇“头白鸳鸯失伴飞”的遗憾。平时的相处遵循简单的默契,徐勍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闲了看书、养花、书法,他生活自理能力欠佳,刘治芳任劳任怨,细心照料老伴日常起居。徐勍爱喝她煲的汤,她总三天两头做给他喝。
“老头的身体去年就一直不好,基本都在医院度过”,刘治芳说,春节期间他们回家待了三四天,那几日重庆阳光正好。有一天,推着轮椅上的老伴散心回来,她的手忽然被徐勍轻轻握住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跟我的婚姻是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但也很对不起我,一心扑在评书上,十几年来承蒙照料,却没有留下什么财产……”
一个边说边哭,一个边听边抹泪,对老伴深怀愧疚的徐勍,更牵挂的仍是事业,“他总说戏比天大,尽管凌淋等徒弟们一直让他欣慰,但他希望后辈能更上一层楼,超越前人的成就,把四川评书发扬光大。昏迷的三天里,一听到徒弟们在病床前为他说书,眼泪就一个劲掉,还会无意识地又哭又笑。”
成就卓著 身后尚有四点心愿
徐勍生于战火纷飞的1936年,幼时家贫,十岁便被迫外出卖艺。70年的艺术生涯里,除了凭借精湛的评书才华赢得业内尊重,其高洁的品行更是深得曲艺界同辈及晚学景仰,可谓真正的德艺双馨。昨日,市文联、市曲协相关负责人也对徐勍去世深表哀悼。
川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大奖得主、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听闻噩耗,连连感慨:“唉,可惜了,痛失大师……”沈铁梅说,重庆文艺界积淀深厚、名家众多,徐勍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离世是重庆文艺界重大损失。
沈铁梅说:“一直很敬重徐老,他是当代泰斗,专业和人品都非常好,虽然我们私交不太多,但他爱惜人才,对后生非常关心,每次看到我都很亲切。最后见面是去年刚当选市文联主席后他向我表示祝贺,这两天本要抽时间去看望他,没想到……太可惜了。”
回顾徐勍艺术人生时,市曲协主席鲁广峰说,“首先,徐老的艺术成就蔚为大观, 北袁南徐 名号不虚,他对四川评书进行改革,将这门曲艺带到新的高度;第二,徐老身体力行,终生致力于曲艺事业发展,不但亲自登台,还为当今重庆曲艺培养了大批中坚力量。”
鲁广峰回忆,他和搭档凌淋多次前去探望老师。前几日徐勍神志清醒时,还对他俩交代了自己的四点心愿:“一是现在有了一定话语权,要为重庆曲艺多做贡献;二是多培养新人,文凭不高不要紧,品行优良最重要,让他们去曲艺团工作,千万别让曲艺垮掉;三是你俩一个搞创作一个搞表演,黄金搭档要永远合作;四是他对老伴感到愧疚,希望今后能多去看望师母。”
追忆徐勍 凌淋: 病床前交最后一次作业
徐勍收徒要求高曲坛皆知,多年来,正式拜入门下的弟子仅15名,牡丹奖及三度群星奖得主凌淋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从小就敬佩老师,在没有电视的时代,抱着收音机听他讲书是我最大爱好。”凌淋说,拜入师门后,他才体会到老师的不易,“他从旧社会过来把评书带到大雅之堂,教导我们学曲艺要 出书出人走正路 ,甚至弥留之际都比画着说书的样子。”
徐勍去世前一个多小时,凌淋还守候在病房,“那时老师靠心脏起搏器已经维持了三四天,其间不停抽搐、嗜睡,我就在床前说他的书,《书迷闹洞房》、《黄瓜乡长》、《四体内讧》,一段段地说。师母说你放心啊凌淋在说你的书啊有继承人了,他也就慢慢安静了,还边听边流泪。半眯着眼睛的样子,就像平时听我们交作业时那种情形,可惜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李波:
欣然受邀担纲MV男主角
本土歌手李波,早年曾在电台上班,有段时间徐勍在电台录节目,两人住家很近,李波经常送他回家,两人由此结下忘年交。
“后来在我的《渝调》和《中山四路》两部本土音乐作品中,徐老都欣然助阵,还担纲男主角。”李波说,《中山四路》中,徐勍扮演一位大轰炸期间出生的重庆孩子,多年后回故里寻根,“MV一开头就是徐老娓娓道来沧桑往事,网友都说看得感动无比。”
高科: 说书人有个“伟人梦”
2003年,重庆晨报记者高科曾独家专访徐勍,他发现这位评书泰斗心中,其实还藏着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梦想。专访的标题叫《说书人的“伟人梦”》,后来也被徐勍用在了自己的回忆文章里。
“徐老希望能成为晚年邓小平的特型演员。”高科回忆,穷孩子出身的徐勍一直对老一辈革命家心怀敬意。由于外形与邓小平相似,徐勍曾于1988年受邀试镜八一厂的《大决战》,遗憾落选后他并不灰心,尽可能收集邓小平的影音资料,勤加揣摩,终于在1999年入选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大型话剧《突围》,扮演晚年邓小平,成功诠释了伟人形象。本报记者 赵欣
“德行第一,才学第二”
这是去年11月5日,病床上的徐勍收下最后一位弟子时反复念叨的八个字。当天,重庆晨报记者作为唯一受邀的媒体代表,见证了徐老最后的一场收徒仪式。从艺70年,徐勍门下弟子仅15位,他为人之严谨可见一斑。
那天,病床上的徐勍满头银发,看起来非常虚弱,但一说起心爱的评书事业,顿时眼里泛起光芒开始滔滔不绝。然而,他不认为自己多了不起,他觉得说书只是一门技艺,做人才是一辈子的修行,这样的谦逊,也是老一辈艺术家的共性。
像徐勍一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重庆还有不少,正是他们的执着和坚守,让艺术在巴渝大地得以传承并百花齐放。这样的人生令人感佩。也因为他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生命力才生生不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2-1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大师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7-2-18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渝評书泰斗徐勍老师一路走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