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09|评论: 0

[草根播报] 沃野奏响丰收歌(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资中县水南镇的报道(一)
沃野奏响丰收歌
——资中县水南镇2016年农业发展回眸(转)


  水南镇位于资中县城,在发展农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业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把区位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呢?
  近年来,水南镇立足优势,始终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实力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资料显示:经过水南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去年,该镇完成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8550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达16.8694亿元;建设幸福美丽新村2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86元。
  加大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农业技术兴农,培育新型农民”。水南镇紧紧围绕这个理念来谋篇布局,将科技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2016年,水南镇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2016年,全镇农民用于农业机械购置投入50220元,完成2015年补贴资金19100元。正因为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农机总动力发展创历史新高。截至2016年底,全镇农机总动力达64千瓦,较2015年增长123%。
  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该镇以“扩大机耕、稳定机播”为目标,去年完成机耕面积140公顷,比2015年增长18%。同时还大力推广玉单808、玉单19、水稻天优华占等新品种,引导农民大量种植优质品质,提高粮食产量。
  此外,该镇还积极开展农技人员科技创新培训工作,经常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为农户讲解农业技术知识,并举行科技示范户培训380次,新型农民培训9600次。
  农旅结合,趟出农业发展新路
  水南镇大片农村紧邻资中县城,如何将生态与农业有机结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2月9日,笔者在乘家村柚子园看到,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绿意盎然,硕大金黄的柚子挂满枝头。观赏、采摘、钓鱼、自助柴火鸡……一条颇具特色的农旅结合发展线路清晰可见。
  据该园主介绍,园区总占地约9公顷,是全国唯一一家超晚熟柚子园,成熟时间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4月,也是游客买果、尝果的最佳时期。
  “这种柚子皮薄、水分足、甜度高,柚子的平均重量在7斤左右,最大的柚子重16.8斤。”据园主介绍,采摘期间,日采摘量在500公斤以上,而且林下养殖了鸡、鸭、鹅,旁边还有鱼塘,很好地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形成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免费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树苗和技术,真正实现了先富带后富。
  随后,笔者来到隆盛生态园。该园主要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为主,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干农家活”为主题,精心打造别具特色的集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乡村酒店。
  “我们园区现在有40多名工作人员,全是当地的农民。”据酒店廖经理介绍,附近农民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就近务工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农产品卖给酒店实现收益,生态园的建设形成很好的带动示范效应,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种养殖,让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是水南镇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据统计,去年水南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土地流转面积约39公顷,其中河联坝养殖泥鳅约8公顷,泥鳅产量近1.5万公斤,带动当地农户5户,当年创收近40万元;乘家村柚子园约9公顷,产量5万公斤,带动当地农户100余户,当年创收100余万元;高山村特色农业约21公顷,冬尖产量约53吨,蔬菜、水果约7吨,带动当地农户发展该产业16户,当年创收约20万元。
  在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水南镇充分利用农村紧邻资中县城这一地理优势,围绕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态园,加快推进产村共融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夯实基础,保障农业现有成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旱涝保收”,一直以来都受到水南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水南镇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去年,全镇新建蓄水池2口,新增蓄水面积7087.5立方米,维修改建蓄水池、塘堰共计12个,新增蓄水面积25200立方米。在钎子坟村、瓦窑坝村沱江沿岸建设了隔离设施工程,新建隔离网1706米,为保障城区居民饮用水安全护航。
  同时,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与各村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组织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巡查86次,巡查覆盖率达95%。积极配合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及上级交代的其他案件查处工作,完成基本农田保护806.2公顷。
  与村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细化村、组责任,发动群众作耕地保护监督人,实现耕地保护面积1616.78公顷。组织开展汛前、汛期排查139次,巡查覆盖率达95%,及时发现并制止和上报违法行为28起,实现发现违法行为制止报告率100%、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建设率100%。不定期开展排查,及时解决涉土信访矛盾纠纷,交办信访件按期办结率100%,起诉止访率85%,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