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月21日至22日在成都举行。全会确定2017年工作总体要求时,特别提出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进标本兼治,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巩固发展四川良好政治生态。 如何才能巩固发展四川良好政治生态,确保风清气正?习惯绿色出行是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更新的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化交通服务逐步改善以及家庭用车快速普及,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社会和客观条件逐步形成。同时,改革前的我国公车制度中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公务用车费用高, 公车私用现象严重,超编超标配备使用公车和公车使用效率低),也便利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 1994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初步规范公车配备和使用管理;1997年, 广东省开始公车改革试点,吹响公车改革号角。1998年,国家启动部分中央机关的车改试点,并同时在 浙江、 江苏、 北京、 湖南、 重庆等地试点。经过近7年的酝酿,2014年7月16日,《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我国公务用车改革基本成熟;2015年12月,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已全面完成,进入后续监督阶段,地方各级党政府机关的公车改革工作相继展开。 公车改革从提出到现在的全面铺开,历时达20余年,按理说各级党员干部早应心中有数,习以为常,但在推行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以造成工作不便的怨言和在享受用车补贴同时,仍在违规使用公车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其行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在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心态的问题,习惯的问题、观念的问题,还有就是当地的政治生态的问题。这部分人习惯了以住公车管理与使用模式,开个会、报送个材料、检查个工作,仍安排公车接送;有的人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当官就应该比别人更特殊,车接车送,家属子女办事用个车,理所当然。 现实是,我国现在的公共交通已足够完善,许多机关单位门口就是公交站台、地铁入口,自行车慢行系统已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老百姓的出行已相当便捷。广泛使用公用交通工具、提倡绿色环保出行,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全体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垂范,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巩固和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需要。国外,政府高官、甚至是国家元首,乘坐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已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总理挤地铁、总统骑自行车上班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当下,四川全体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提升认识,从行动上自觉习惯绿色出行,见微知著,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四川良好政治生态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