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认识,理念先行。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建设与发展齐飞,管理共安全一色,既要重视技术手段建设,更要重视内容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器的作用、密切党和群众关系的黏合剂的作用、缓解社会矛盾减压阀的作用。 二是加强立法,有法可依。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突飞猛进,而与此相关的,对网络信息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步伐却相对滞后。但从法律法规的建设来看,许多网络行为,从实质上来说,已经超出了法律所规定的范畴,但要说其违法,却又找不到相关的法律规定。所以说,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力争让尽可能多的网络行为都有相关的法律来约束。 三是加强监管,行业自律。要进一步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产品和网络运营的监管,尽快实行网络实名制,确保上网身份认证。建立和完善网络分级管理体制,特别是建立青少年网络保护法律体系。设立网络安全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并严重惩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安全和正常秩序。积极倡导互联网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遏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突出互联网的社会服务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是主动引导,抵制谣言。网络谣言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损害了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网民、网站、监管部门要“拧成一股绳”,让谣言不攻自破、无处藏身。同时,要进一步通过疏堵并举等多种措施治理网络乱象。一方面,要对恶意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依法惩处,形成威慑效应;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多发布社会关注的正面信息,扩散正能量,不给网络谣言生存空间。广大网民也要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承担起共同净化网络空间的责任。对于一些未经有关部门核实的信息,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随意传播,只有网民坚持理性思考,不信谣、不传谣,才是减少谣言扩散途径和滋生空间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