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杂谈) : 命令与良知
柏林墙倒塌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很快就失去了生命。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
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倒,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因为唾弃独裁统治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卫兵,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九日,匈牙利开放了通往奥地利的边境,首次让民众到奥地利参加“泛欧野餐”。八月十九日还不到下午三点,边境上就挤满了人,但大部份都不是匈牙利人,而是在匈牙利度假的东德人。他们把车停在路边,什么行李也没带,只提着少量的食物,拖家带口的冲向边境的铁丝网。他们的目地很明确,進入奥地利,然后到西德,再也不回东德了。
还没等匈牙利的警察完全打开边界的水泥栅栏,男女老少的人潮就把边境上的铁丝网冲开了一个口子。路边的小车排起了长龙,没有人还惦记着它们和车中的行李,什么都不要了,只要早一点踏上铁丝网另一侧的自由土地。
摄影镜头为当年的人潮留下了永久的定格:人们摩肩接踵的从开了口子的狭窄的边境栅栏通过,黑白照片的右侧,人群把两个身穿白色制服的匈牙利警察挤到了铁丝网前,但他们无动于衷,低着头往地上看,对人潮视而不见,嘴角似乎还露着笑意。
两名警察中的前面那个叫阿帕达贝拉,是当时的值班警官,带着手下五名警察正当班。按照以往的规定,对任何企图越过边境去西边的人警察都可以开枪射杀。只因为他的一句命令“不许开枪”,使六百多名东德人得以成功逃往西德。
开始的时候,贝拉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歧视,甚至丢掉工作后生活窘迫最后差点丧命。但不久,柏林墙倒了。他成了英雄。
当一个人成为了奴隶,他的美德就会失去一半;当他想要摆脱被奴役的状态时,他的美德又会失去另外的一半。长期被奴役的人一旦翻了身,往往就会反过来奴役之前的同类(如那个对自己同胞开枪的年轻人)。这一点我很认同。无论表面装饰得多么的富丽堂皇,一个奴役人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奉行丛林法则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整个社会被裹携在巨大的暴力逻辑结构当中。而奴隶翻了身,只是暴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而已,暴力逻辑结构的本身并没有丝毫的改变。因此,翻过身来的奴隶都会反过来奴役他人。
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群人,他们誓良知为最高的准则,更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来源:凯迪 评:今日朝鲜的“脱北者”莫不是当年的东德青年克利斯?
~人生至少有两处风景,一种是年轻时奋不顾身的爱情,而另一处是关注麻辣广安论坛“谢歌说事”。你不来,再美的风景也是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