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叶镇位于营山县北部,东与高码乡相邻,南与安固、安化乡相交西与文殊相错,北与仪陇县九龙乡相接,距县城37公里,幅员面积30.59平方公里,辖9个村,85个社,总人口11034人,耕地面积9306亩,人均0.8亩。
蓼叶镇地处两县之交脚踏五乡之界,特殊的区位“使之成为营仪主要通道和营仪边界贸易的中心集镇。这里交通方便,通讯畅通,信息广泛,有较大批量的农副产品、小家禽、牲畜交易市场。
蓼叶镇以包棕子的蓼叶得名,以蓼叶寨出名。蓼叶寨曾是盘古王的开天剑,女娲补天的凉衣坡,邨过兵、聚过匪,红军放过炮,三师零连开过枪。蓼叶场镇坐党神皇庙,面向石凉寨遥望营山城,背靠太蓬山,左依蓼叶寨,右傍太公寨,脚踏响水滩,手抚沙帽顶。
蓼叶镇境内峰恋峻峭,溪壑奇秀,松舶相映,绿荫连天,林业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温差显著,日照充足,幅员宽广、坡谷纵横,宜林宜种宜牧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
蓼叶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留有红九军与国民党川军激战、文革期间造反派武斗等历史遗迹,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从军记等许多传说,境内有着海拔830米的营山第二高峰蓼叶寨,方圆10余公里,寨上松柏掩映,云蒸霞蔚。蓼叶寨与川北名山太蓬山相峙呼应,古时佛道香火旺盛,庙宇神佛塑像至今犹存。蓼叶地处边界,具有独特的山寨风情,民俗文化独特而源长,置身其间,登高望远,极目群山,脚踏云海,品味风土人情,如临仙境。每当初春、暮秋时节、云海泛波、仙雾飘绕,艳阳普照,山峦微露,听松涛,攀绝壁,穿林海,别有一番情趣。
蓼叶镇初步形成初具特色的山区小集镇,场镇占地0.3平方公里以上,场镇基本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建有3000余名学生就读的完小1所、村小9所,镇、村医疗卫生机构齐备;境内外内建有中国移动、联通手机接收站,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镇,程控电话实现社通社;与县城联网的光纤有线电视开通,50%以上家户用上闭路电视;辖高码、安化、蓼叶三个乡镇的蓼叶供电所和营山县粮食局蓼叶收贮站均落户场镇,建有日供水200吨的供水电站、35千伏电站,场镇和5个村实现了农网改造,营山至朱德故居马鞍、仪陇大寅、九龙等地的县道公路纵贯全境近10公里,与县内处各地的交通四通八达
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有声有色。该镇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当地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全镇企业已发展到134个,年创利税18万元。全镇年输出劳务人员2000人,劳务收入达600万元。基础设施大大加强。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在场镇安装了有线电视。他们还强化了场镇建设,新建了一条长达560米的新街,吸引了邻近乡镇的客商纷纷前往当地投资经商,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蓼叶镇简介2009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