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梗”年年有,从“大虾”开始,就没有间断过。只要有“特产和特色”的地方,就天然存在天价逻辑。不然,都不配拥有“特征”优越感。不过,丑闻多了自然就容易形成“地区硬伤”。久而久之,自然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过往的案例中,媒体的组合拳和大众的情绪掌始终围绕无良商贩进行捶打暴击。效果是有一些改善,可是并不明显。多数商家避一避风头,风头一过该怎样就怎样,似乎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一种“你能把我怎样”的赖皮逻辑。
就拿最近发生的“天价小黄鱼”来讲,明摆着存在问题,可是商贩还是铤而走险,即便早已知道恶果,还是在利益面前苟且行事,最终只能“被整改”。表面上来看,商贩确实遭到了惩治,可是现实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挺身而出,愿意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多人在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本能的识时务。
于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苟且不公只能硬深深承受下来,只有遇到“硬茬儿”,商贩们才能遭到一次反击。可是,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比起无良的欺骗既得利益,仅仅算九牛一毛。所以,对于“天价梗”而言,着实难以剔除。
一方面是缘于维权意识的淡薄,更可怕的硬伤是“马大哈”太多。说白了,脑子不够用,谁也帮不了。即便每年“3·15”总能找到无良商贩的突破口,可是一年又一年,结局还是那个结局,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是“天价梗”的主角儿在轮换罢了。
是的,确实有组织在管这些烂事儿。可是,管归管,骗归骗,只要没出了人命,就总能逍遥法外。所以,当务之急,提高智商脱离“马大哈”人格真的是很重要。不然,你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天价梗”的主角。
有时候想想,不是敌人太狡猾,而是围剿爱放水。有时候想想,不是敌人套路多,而是脑子不够用。有时候想想,都怪自己“马大哈”,脚趾头都能掰扯明白的道理,为何非得推到台面上认死理。
是的,这就是你所生活的环境,当很多问题不再能通过规则消除时,似乎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清醒,要利索,要懂得有防人之心。“马大哈”总归是一个被消费的物种儿,除了显得很傻很天真,就连信用卡都能被糊涂刷爆。
算了,自带三分“天价梗”的人,终究难以明白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坏人,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糊涂就没别的事儿。
鵬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