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还没有全面开启,恢复“五一长假”已经登上了热榜,冲上了热搜。有时候,社交媒体上的诉求比代表们的提议更能说明问题。然而,有关假期的问题,公共事业单位和正规企业都没什么太大毛病,包括带薪休假也是能很好实地落实。不过,相较之下,一些民营企业,私人个体,就很难落实正常假期。
“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相对而言,大小企业基本上还是能履行制度安排的假期。可是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小企业,就存在很大问题。不仅带薪休假成为问题,就连法定假日总是被缩水。这种时候,对于这部分人而言,恢复长假真的是奢求。毕竟,正常都是问题,还谈什么恢复长假,这是有多尴尬。
本来,按照目前的假期安排,全年的假期也并不是很多,但是“被缩水”的事情,却一直存在。这样的时候,谈恢复长假的问题,是不是有点超纲。多年来,惯性式的追问,从来没有停过。多数提议恢复长假的声音,将理由的支点指向“旅游增量”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旅游相关行业的收益问题,不言而喻,是他们主导着“恢复”的潮水。
想想多年前的“五一长假”,只因吃瓜群众太矫情,找出各种短处缺点,最后“被缩水”。讲真,交通拥堵、景区太挤,这些问题在“十一长假”仍然存在。荒唐之处也许就在这里,没了长假才觉得长假滋润,可是,细细去寻思,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诉求最终又会成为他们的悖论。
很多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只因想象中的模型太容易被裹夹。一项议题的跟进与改变,多数时候不能靠感受和知觉,即便有了大数据的支撑,也要考虑个体的舒适度和自由度,否则出来的改变总不会太完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便在现行的社会里,依旧是一种对落实精神的鞭策。对于恢复不恢复五一假期,既不能按照行业蓬勃逻辑去实行,也不能按照个人意愿去主导,毕竟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跳出来生活的人。
相较过去,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假期确实比较少,生活异常的紧迫,好不容有个假期,也会被家庭的引力给吸附,瞬间成为团聚的日子。总体而言,人们既然热衷讨论这个“老议题”,旨在说明,在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着。
即便不从旅游经济考虑,也应该遵循社科发展规律,人们活的太紧张太累了,需要缓冲和休息,这种朴素的理由虽然没有力度,可是这比那些高大上的由头,更能符合多数人的内心轨迹,所以让惯性成为定性,也该挑个时机吃下定心丸,毕竟多年来,一直被讨论,从未被改变。
鵬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