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608|评论: 0

[群众呼声] 仁寿:风雨中 巾帼顶起“半边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816159163494.jpg


    近年来,“树仁和家风·建幸福仁寿”已成为促进仁寿发展的新风尚。一户户孝老爱亲、教子有方、热心公益、诚信创业的优秀家庭典型不断涌现,一个个优秀女性典型在示范引领、扶贫帮困中脱颖而出,一位位普通家庭妇女在自力更生、勤劳持家中率先实现脱贫。

    3月7日,仁寿县举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7周年庆祝活动,表彰了“最美家庭”和“巾帼扶贫标兵”、“巾帼脱贫标兵”代表。记者走近她们,倾听她们的故事,记录她们的经历,用文字和照片展示仁寿县巾帼们的风采。

    张水英:孝老爱亲 传承良好家风

    在仁寿县珠嘉镇苗园村4组,说起51岁的张水英,周围的乡亲都要竖起大拇指。结婚20多年来,张水英默默支持丈夫的养猪事业,承担了孝敬父母、教育儿女的责任,平时夫妻俩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们家里总是充满着令人羡慕的欢声笑语。

    张水英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千斤重担一肩挑。2013年,张水英的公公病故后,本已瘫痪在床的婆婆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张水英在婆婆室内增设床铺,晚上夫妻分别睡在老人身边守护侍奉,每晚都要多次为老人盖被子,喂水喂药,搀扶老人大小便等。

    “将心比心才会更加感恩。以前我生病的时候,婆婆也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给我端吃端喝。”一日三餐,张水英都为婆婆备办可口的饭菜,细心地给老人喂到口里。一年四季都勤于给老人换衣洗被,擦洗身子。2014年婆婆在安详中去世。

    干一行,爱一行。作为苗园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水英始终不曾忘记她对乡亲的一份责任。在工作中,她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叫苦叫累,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她上街办事经常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捎带农药、化肥等。遇到不会使用的老人,她细心为其讲解,并指导操作。谁家婆媳不合,谁家邻里闹纠纷,她都不厌其烦地上门劝慰,及时调解。在她的感召下,全村都没有不赡养老人的案例,也没有出现过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大家和睦相处,相亲相爱。

    “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却能为更多的人服务,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张水英为邻近的老人义务理发已有几年,对行动不便者,她都上门服务。80多岁的吴碧仙、熊菊芳等留守老人,经常受到张水英的帮助,逢人便说有了一个“乖女儿”。

    张水英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诠释了孝老爱亲,她的家人也在潜移默化中,默默传承着良好家风。

    朱建容:勤劳自强 致富不忘根本

    朱建容是仁寿县双堡乡鱼箭村人,“能吃苦”、“不服输”是她身上最鲜明的两个标签。

    作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新型农民,朱建容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带动周围群众致富。“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才算富。”是朱建容的致富信条。

    朱建容所在的鱼箭村是贫困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土地荒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脱贫,2014年,朱建容在该村承包500余亩土地种植柑桔,并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朱建容邀请贫困户在家的劳动力参与合作社种植业管理,并出资金派送管理员参加柑桔种植业培训,解决了30户人的就业问题,使其每年增收8000余元。

    鱼箭村7组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为帮助村里建设基础设施,朱建容自筹资金5万余元解决修路资金不足,使2.5公里乡村路得以贯通。此外,由于该村地理位置较高,朱建荣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对该村4口水塘进行修缮并新建一座提灌站,有效解决了村民用水难的问题。

    2016年,朱建容带动群众种植柑桔200多亩,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2017年1月,朱建容在鱼箭村换届选举中被选为村主任。到任后,朱建容马不停蹄地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积极规划鱼箭村脱贫计划,打造“一村一品”柑桔种植项目。

    熊小英:家庭养殖 实现脱贫致富

    仁寿县曹家镇水星村11组村民熊小英,她和丈夫均为四级残疾,女儿先天无肛,儿子被骗走不知行踪,父母年岁已高并患有慢性病。一家就靠着农忙在家务农、闲时在外务工来维持生计。

    2015年,为加快群众脱贫步伐,水星村以领导干部“一帮一”,一般干部“多帮一”的方式,按照“帮勤不帮懒,先干先帮”的原则,设立了产业互助资金,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发展种养殖业。

    在村两委的鼓励下,熊小英借款改善了猪舍和鸡舍,领取了县畜牧局送来的3头“致富猪”和帮扶单位赠送的30只鸡苗。经过精心饲养,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挣了5300元。“这是我在产业扶贫里挣到的第一桶金。这让我看到了勤劳致富的曙光。”

    2016年,熊小英将县扶贫局的到户产业扶贫资金6000元入股到村“两委”领办的汇龙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产业。在这里,熊小英不仅每年能固定领取600元分红,还可以赊购猪仔、鸡仔、兔仔以及果树苗。

    熊小英说,在合作社的帮扶下,她们一家养殖了6头“致富猪”,90只“致富鸡”,种植了5亩果树。“2016年我们全家的家庭收入历史性超过了3万元。这真的是一个突破,现在我们不仅还了大部分外债,还给家里添置了彩电、冰箱、打米机等设备,吃和穿完全不用愁了。最让我高兴的是,女儿的先天性疾病也在政府的医疗救助下经过手术,日渐康复。”

    “一到农闲我就去合作社基地务工、学技术。现在搞种养殖最离不开的就是技术,科学饲养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熊小英说,“今年村‘两委’正在试点实施县扶贫局的资产收益项目,到时候每个贫困户不仅能得到额外分红,还能获得合作社为大家提供的公益性岗位。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现在我也在带动周围妇女群众发展各类特色养殖,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全村群众可以一起脱贫奔康。”

    王菊花:勤劳双手 独自撑起一家

    今年62岁的王菊花是仁寿县龙正镇冲天村2组村民。32年前她与郭明结为夫妻,在儿子年仅3岁时,一场大病使郭明瘫痪在床。从此,王菊花一人肩负起了养育三口之家的责任。

    丈夫瘫痪时,王菊花正值青春,有人劝她带着3岁的儿子改嫁,她却坚定地说,“既然成家了,就要永远在一起。”

    “丈夫因为患类风湿病瘫痪在床,完全没有行动力,农活、家务只能由我一手包办。”对于家庭角色的对调,王菊花从未抱怨和后悔过,默默地照顾着本该是自己依靠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

    每天,天刚蒙蒙亮王菊花就起床干活。喂鸡,打扫猪圈,栽秧打谷,给丈夫擦洗、翻身……就连所剩无几的空闲时间也要上山去采草药补贴家用。“一个人忙得拳打脚踢的。”王菊花这样行容自己的忙碌。

    8年前,王菊花被查出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告诫她不能再做重活了。从医院回到家后,王菊花仍如往日般劳作。“别人家老婆生病了,老公可以顶替干活。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劳动力,不干活哪来的饭吃。”

    2014年,王菊花家被确定为精准贫困户,在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帮扶下,王菊花种植了10余亩核桃,养鸡百余只,一年出栏生猪20余头,家庭收入从2014年人均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元。

    周梅:诚信创业 带动乡亲致富

    “梅花香自苦寒来。”每当回忆起自己多年的创业经历,周梅一定会说这句话。她经常自比梅花,“不经历磨难、不经历苦寒,哪来梅香?”无论脚下的路是何等坎坷,周梅说,她都会坚持下去,她深信,希望在田野上能结出果实。

    2009年,周梅在仁寿清水注册绿缘种业有限公司,承包了200亩土地种起了大棚蔬菜。从事农业生产多年,周梅掌握和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2012,她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从原有的200亩大棚蔬菜种植到绿色蔬菜种植再到核桃种植的转型,入社社员286人,带动农户500余人,聘用了50名40岁以上的妇女,解决了部分大龄妇女就业难问题。

    “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梅对农业技术从不藏私,在帮助乡亲们就业时也注重技能培训。多年来,她接待参观、学习及培训人员25批次568人,毫不保留地向农户传授大棚蔬菜、核桃种植技术,并到周边的农户地头作现场技术指导,带动了周边地区5000亩的山地发展核桃种植。不仅如此,周梅还帮助农户在线上销售农产品,解决农户对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妇女姐妹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能力。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周梅也从不懈怠,她的核桃种植基地以“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为要任,带动着贫困户一起走向好生活。在仁寿县的5个贫困户村,周梅分别与村“第一书记”一起走访,研究制定方案,送上核桃苗,并亲自指导栽种,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精准脱贫。据悉,周梅直接帮扶受益精准贫困户86户,帮扶贫困妇女69人。

    赵以秀:不改初衷 诠释人间大孝

    家住仁寿县视高镇青林社区的赵以秀,原本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2002年,她的丈夫患脑溢血突然离世,留下了年迈的双亲,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从此,赵以秀担负起了整个家庭,她不仅要照顾公公婆婆和孩子,还要抽空出去做零工,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丈夫离世后,赵以秀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痛苦和绝望。“事发突然,有些接受不了,很累,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可是没有办法,我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为我还有年幼的女儿,年迈的公婆需要照顾。”为了女儿的将来和老人的晚年,赵以秀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生活虽然艰辛,但赵以秀却不改初衷,侍奉公公婆婆。亲朋好友都劝赵以秀再嫁,可赵以秀内心却非常矛盾:想有个人能帮助自己照顾家庭,却又不愿丢下年迈的公公婆婆。

    经过一番深思,赵以秀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都费解的决定,她希望自己再嫁的人也能像自己一样照顾两位老人的衣食起居。后经人介绍,赵以秀和实诚的雷桂知组成新的家庭。婚后两人生育了一个儿子。

    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有着两个婆婆的赵以秀家却其乐融融。赵以秀对雷桂知的母亲孝敬有加,对前夫的父母则一如既往。雷桂知也将赵以秀和文加华的两个女儿视如己出。如今,两个女儿,一个已大学毕业,一个在读大学研究生,小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了。这是一个格外温馨和睦的家庭。

    编后

    她们顶了多半天



    “妇女儿童”,女人往往是和孩子放在一起说。很多时候,她们确实和孩子们一样,是弱者,处于弱势。这是基于历史传统,也是基于生理特性,但更多时候,是出于保护,并由此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我们今天的这几位主人公,都是女性,却以其别样的风采,或主动作为,或顽强忍耐,诠释了自立自强、责任但当。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其实是顶了一多半。尤其在家庭遭遇巨大变故的时候,她们用娇弱的双肩,担起生活的重荷,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坚韧不屈,成为了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令人欣慰的是,在她们负重前行的时候,来自社会助力帮她们减轻了负荷,日子一天天变得更好。(记者 郭侨 杜沁莲 梁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