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花朝会 [复制链接]

2017-03-15 20:49

浏览:6368 回复:27
                              花朝节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 《中华全国风俗志》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的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这一点在明人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因为在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而在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的《旧唐书》的《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样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政期间(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在那时,人们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而吴自枚在《梦梁录·二月望》中对当时杭州一带的花朝节盛况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详引。在花朝节这天,人们除了要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之外,旧时一些地方在花朝节这天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如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清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亦言:“(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清人张春华在其《沪城岁事衢歌》一诗中亦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热爱花的民族多是热爱美和生活的民族。作为农耕民族,我们历来对大地上生长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自《诗经》《楚辞》起,后世诗文便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陆毛著有《花经》 ,而他本人也因此位列花仙——正如陆羽因<茶经>被奉为茶圣。我们自小就开始吟诵“一树梨花落晚风”“一枝红艳露凝香”……正是这些彩英,中华文化氤氲出淡淡的幽香。 这个节日寄予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春日、生命、绿色的亲近和渴望。

秀丽东方花朝会,数百同袍齐来聚。

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0

psb (4).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0

psb (7).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1

psb (10).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1

psb (3).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1

psb (2).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2

psb (6).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2

psb (5).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3

psb (8).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3

psb (9).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3

psb (12).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4

psb (15).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4

psb (13).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5

psb (20).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6

psb (14).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6

psb (16).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6

psb (20).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7

psb (21).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7

psb (24).jpg

小月亮

发表于 2017-3-15 20:57

psb (17).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