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23日讯 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环村公路宛若玉带缠绕其间;农家小院,幽静雅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座落在大山深处的民主村位于青川县骑马乡境内,海拔1000多米,远远望去,蓝天下片片白云不时地从一家家门前飘过。村里人家家户户住上了好房子,产业有了,口袋鼓了,出门能坐车,走路不湿鞋,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干劲十足……
扶贫先扶志,增强脱贫奔康信心
阳春三月,我们行走在民主村行走如同在云端漫步,所到之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年轻人在即将收尾的新房干活,村里的妇女则在张罗着“晌午”(午饭),不见袅袅炊烟但闻阵阵饭香,这饭香直飘到村里的文化广场,让那些正跟爷爷奶奶玩耍的孩童嚷嚷着:“回家吃嘎嘎去喽……”
宽敞明亮的三居室里挂着液晶彩电,一尘不染的客厅里摆放着高档仿真皮沙发。这是民主村精准扶贫户唐述孝的新家。两年前,唐述孝一家人还住在大山深处的两间破平房里,靠守着几亩薄田度日。近年来,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政协帮扶干部的真情帮扶下,他和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展致富产业,生活一天一个新变化,今年上半年还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建起了新房,修起了崭新的院坝,绿树掩映房屋,花园装点庭院。
扶贫先扶志,扶贫更要扶智。这是县委书记罗云在调研特困村扶贫工作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扶贫必先扶志,要让贫困群众明白‘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道理,贫困村要实现整体脱贫,全体村民必须决心要靠自己的奋斗拔掉这个穷根。”
乡党委政府首先组织民主村村干部和部分贫困代表,到我省精准扶贫“马公经验”的发源地马公乡实地考察,学习那里近几年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经验,让村干部和群众深受鼓舞。村民李春秀说,我们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扶贫不是给钱给物,那些靠实干致富的经验却让我们真正服气,脱贫要有志气,干事要有士气,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脱贫致富。
我们在民主村走访,呈现在眼前的是已一幅幅和谐秀美的新农村画卷。乡村公路延伸山外,小洋楼拔地而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葛金凤说,是扶贫政策改变了贫困村,让这里的群众走上了脱贫奔康的幸福路。
扶扶要扶智,掌握脱贫致富本领
“以前也没有什么产业,这么高海拔的地方只能靠天吃饭,种些玉米、油菜之类的,还经常受到野猪的破坏,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即便喂一头肥猪都因为崖高壁峭,抬下山去,除去雇人的费用也剩不了几个钱,有时还会发生连人带猪一起滚下山的悲剧。”村民唐映强深有体会地说。
扶贫必须扶智,要让老百姓懂得‘既要苦干,更要巧干’的道理。县长刘自强如是说,“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精准脱贫、综合治贫,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代际贫困传递的问题,达到既鼓了口袋,也富了脑袋。”
县上相关部门经常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多次邀请专家到乡、村开展农业推广、畜禽防疫等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农民谋生能力,并为民主村安排了1至2名技术人员定点服务,使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术明白人。
在此基础上,各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也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协调电信部门为村上开通了宽带,帮助群众特别是产业致富带头人玩转自媒体、发展增收产业,借助“移动互联网+”,通过“微商模式”,实现小手机连接大市场、掌握大市场、拓展大市场。
在民主村,一座优质黑毛猪养殖示范点拔地而起,配套建设目前已进入尾声。在全面完成建设后,该示范点年出栏肥猪将达到300头。目前,已有十多户村民主动“加盟”,实现技术、销售服务共享,下一步,他们将考虑组建民主村黑毛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村民从事养殖行业,共同迈向脱贫致富道路。
扶贫要扶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民主村地处大山深处,多分散、面积大、高海拔,全村有38户贫困户,被当地人世代称为“穷山窝”。“穷山窝,穷山窝,到处都是崖坡坡,下点小雨湿脚脚,下次大雨就会滚泥窝。”这是对民主村之前情况的真实反映。村民赵玉国告诉记者,以前的民主村,老百姓要去赶场,站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场镇,可要走起来需要大半天;人们吃水要用扁担去几里外的山沟里拉,由于坡陡弯急,一担水到家后常常变成半桶水;孩子上学更困难,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经常被摔倒;家家户户房屋破旧,卫生状况很差,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再也不愿回家。留在山上的都是些老人小孩。
近年来,民主村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各类扶贫资金的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构建起了左右呼应、上下联动的大扶贫模式,村容村貌日新月异。首先,他们从解决长期困扰民生的基础设施抓起。整合项目专款、部门帮扶、社会捐赠、农户自筹等资金,全面改善特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全力改善道路交通、饮水和“一建三改”等各项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公路,村组都有连户路。通过系列建设,特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座座漂亮新村成为了山谷原野中最美的风景。
在各级政策的支持下,在帮扶干部的真情帮扶下,民主村先后整合各种资金270多万元,建起了环村公路,20分钟即可到达场镇;核桃树漫山遍野,优质茶苗载满了荒坡,作为该村长期致富产业;“一建三改”全部完成,昔日贫困山村焕发崭新容颜。同时,市政协机关自筹并协调相关资金,为民主村建起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售培训、文化、教育、健身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八个“村村响”广播覆盖全村,每天播放的爱国主义歌曲让村民精神更加振奋,脱贫奔康道路上信心更加坚定。(郭兰 刘保刚 唐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