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被卡身亡男子系90后 专家解释是否有生还可能
交汇点讯 直到3月27日上午,“南京南站夹人”还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事件源于26日下午的一则惨剧:南京南站一名男子被卡在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里,救出时不幸身亡。
男子挣扎的过程被目击者拍下,照片或视频在网上流传,迅速演变成公共话题。交汇点记者在浏览了一系列网友评论后发现,民意的分裂主要在:一部分人为“列车”喊冤,一部分人为男子喊冤。其实背后是两种焦虑,一种是对规则不被遵守的焦虑,一种是对生命不被敬畏的焦虑。
距离事发已有一天,交汇点记者多方采访,希望解答这一事件中更多的疑惑。
再回顾
90后、重庆人、从南京去武汉
死者多大年纪?翻越站台前在他身上都发生了什么?27日,交汇点记者从南京铁路警方获悉,被卡死男子随身携带的身份证信息显示,该男子系重庆人,1990年出生。
警方透露,据分析,男子此行是准备从南京乘车前往武汉,而导致他死亡的D3026次列车可能正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翻越站台追赶的车次。
至于死者是否只是在南京转车,截至发稿前,警方仍在调查中。据悉,南京南站已据男子身份信息与其亲属取得联系,目前正在赶来的途中。
被夹前几秒:司机已看到男子并紧急停车
南京南站相关人员同日向交汇点记者表示,从现场监控视频来看,这名男子是突然从22号站台跳下,试图翻上21号站台,结果“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由于未能翻爬成果,才被卡在列车与站台之间。
南站相关人员还透露,当时列车司机在进站时已经看到前方有人落入,并以最快速度紧急停车,尽管进站速度并不是很快,但依旧没阻止惨剧发生。
再追问
缝隙过窄?站台过高?没有安全门?
为男子“喊冤”的一部分网友,将聚焦点投向了南京南站的安全防护措施上。交汇点记者浏览网友评论发现,列车距离站台缝隙过窄、列车站台过高、没有设置隔离安全门,是提及率较高的几方面。针对以上公众易产生的疑惑,交汇点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南京南站相关人员表示,列车距离站台的距离确实只有几厘米,脚都不容易插进去,这也是考虑到防止意外,相关人员向交汇点记者补充强调,不论是站台缝隙还是高度,都是经过国家建设标准的,要符合科学论证的站台与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至于有网友提出的,高铁站是否可以效仿南京地铁,设置隔离安全门。记者当天联系了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在南京地铁运营之初时,珠江路站台曾发生了一起乘客跳入列车轨道因此丧命的惨剧,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南京地铁在08年左右,陆续加装隔离安全门,至此南京地铁全线都已加上全高或半高的安全门。
安全门的存在是否会对运行增加难度?对此相关人员回应表示,安全门的开闭信号是与列车自动信号系统相连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列车员额外操作,列车停止几秒后,安全门便会自动打开。工作人员补充表示,当然,为了防止特殊情况发生,列车员手边也有个手动开合安全门的操作键。
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铁与高铁列车的时速不同,气流也不同,并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高铁具体能不能建安全门还要就南京南站具体情况而定,需要通过专家论证。
抢救不及时?方法得当、速度再快一些有生还可能?
这场惨剧之所以如此牵动公众的情绪、引起热议,还有个原因在于,男子在等待救援前,挣扎的过程被目击者拍成小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很多人被触动,不禁疑惑,休克前很长一段时间意识清醒、甚至有力气大喊求救的生命,怎么说没就没了。会不会是抢救不及时、方法不得当?或者是救援方式有问题,速度太慢,导致抢救失败?
今天下午,交汇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120急救中心,质量管理科副主任医师严智勇解读表示,通过监控记录分析来看,男子应该是下半身遭受了碾压,如果受碾压部分是腿部,那么救上来后通过止血还能有救,但如果是碾压到了盆腔、腹部等躯干部位,那即便是手术台搬到了列车旁,都回天无力。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旭锋接受采访时告诉交汇点记者,盆腔、腹部遭受重创的患者,止血很难,无法像四肢出血一般进行立即止血,必须打开腹腔,找到具体破裂的血管,进行有针对性的止血,但如果受创面积大,手术难度也会很高。
医生告诉记者,男子挣扎时很长一段时间意识清醒,甚至还能大呼求救,是因为出血口被列车压住,一旦开始涌血,就很难长时间维持生命特征。据悉,该男子也的确死于失血性休克。
专家:比起公共安全门,每个个体建设内心的“防护墙”更重要
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从北京老虎、宁波老虎“吃”人,再到此次列车“吃”人,更多网友竟没有将同情放在失去生命的人的身上,交汇点记者在浏览微博评论时看到 一条类似“求不要枪毙列车,求放过列车”的评论,引来上千个点赞。这个戏谑的评论,显然将其与类似虎园下车事件联系到了一起,共同点都是:没有遵守规则。
公众失去的同情心,真的是因为“冷血”吗?一条生命在眼前逝去,怎么会不被触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邱建新教授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比起呼吁建设高铁站公共安全门,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个体都应该在内心建设起“防护墙”,不要突破底线,去做规则的破坏者。
在邱建新看来,高铁是否需要建设安全门,如何建设安全门,需要专家的论证以及权威部门的解读,但与之相比,更显而易见的反思是:对规则的遵守和敬畏。邱建新说,如果丧失了这一观念,即便建立起安全门,也拦不住个别人的“涉险”。
值得反思的,更不仅仅在类似虎园、高铁站发生的惨剧上,邱建新提到,每个人反观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例如开车、行走,甚至人际交往中,我们到底有没有完全做到不破坏规则?
是不是多少存在过侥幸心理?以为过得去这一红灯,以为翻得过这一站台,以为遇不到这一只老虎?
如果不在敬畏规则上有所进步,站台这一个生命的失去,也并不是最后一个。
很多人反感这些由于不遵守规则,而自寻死路的例子,也许也是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被咬者、被卡者姓甚名谁,无法与他的命运形成一种共情,将他归为一个“咎由自取者”一个没有温度的符号。
但只要想象,这名男子的家人、朋友承受的,失去他的悲伤、痛苦,很难不唏嘘叹气。
正如记者看到的一位网友的评论“不知道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特别着急要去做的事情,却因为破坏了规则付出这样的代价。规范自己的行为、爱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对家人、对至亲至爱的负责。”
交汇点记者王梦然 纪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