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80|评论: 3

惊!成都规划通风廊道吹走城里污染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针对大家广泛关心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和雾霾问题,成都市已有动作。
成都市规划局透露,在已制定完成的《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下简称《规划》)中,成都首次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正在修编,简称“总规”)中提出的一、二级通风廊道予以落实,对通风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和密度、建筑布局形式和建筑体量等提出了规划控制要求,以“促进郊区生态冷源与城市中心连通,改善城市风环境和热环境”。
按此规划,成都确定将在东北和西北处的城市主导风向上,规划6条500米宽的一级通风廊道及若干条二级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打造成都头顶的“新风系统”。
2.jpg

成都的“新风系统”
成都市规划院副院长汪小琦把廊道比喻为成都头顶的“新风系统”,“把城外的新风引到城里来,把雾霾、污染物或热量尽可能吹走”。
这个“新风系统”如何运转?
汪小琦介绍,成都市总体规划构建“6+X”通风廊道,包括6条一级通风廊道和若干条二级通风廊道。
一级通风廊道宽度不小于500米,二级通风廊道宽度不小于50米。
“成都的主导风向是北偏东往南边吹,廊道的选择也是按这个标准。”从示意图看,一级通风廊道整体呈右北至南方向,覆盖全域范围。进入中心城区后,分散为若干二级通风廊道穿城而出,一直延伸到天府新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一级通风廊道
汪小琦解释,一级通风廊道的选择是基于发展组团之间的格局,比如新都和郫都区之间有生态地带,可据此规划一处巨型通风口。
二级通风廊道
二级廊道因为主要位于中心城区,会选择尽可能具有较强通风能力的区域,如河道、公园、绿地、道路及一些低矮分散建筑群等,通过把这些区域连通,促进冷热空气流动交换,“避让了绝大部分能够形成阻挡效应的建筑物”。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所有廊道都是贯通性的。”汪小琦介绍,一级廊道从生态地区进来,主要把大的风力资源引入城里来,再通过二级廊道,在城市里面进行贯通和分配,“这才是比较良好的通风条件”。
3.jpg
一、成都的风从哪儿来
四川省住建厅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一座城市在安排涉及通风走廊时会有两大考虑。
一是风向,二是上风处的生态条件要好。
以成都为例,虽然一年365天的风向不固定,但经过气象上多年统计,大体南北向的风要多些,因此成都通风廊道也需要大体南北走向
同时,通风走廊的上风向起着“生态库”的作用,因此需要生态条件优越。
城市规划时,通常在上风向规划公园和绿地,这样才能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二、成都有哪些通风廊道
城市规划会涉及到“绿地系统规划”,其中很多绿地会穿过城市,稍微大一点的绿楔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廊道,起到通风换气的“城市通风廊道”作用。
在成都,普通人目之所及处,也有很多天然廊道。
比如大家熟悉的城市主干道人民南路、府青路到新南路一线、营门口到青龙街等,因为和成都主风向走向一致,天然地起着城市通风廊道的作用;另外还有南北向的河流,在河流两岸绿地的共同作用下,也可以起着通风走廊的作用。
5.jpg

三、规划通风廊道是否大拆大建
“城市通风廊道”如果在城市建成区规划,是否会面临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呢?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理想的通风廊道肯定有一个打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尤其在城市建成区,需要相关部门慢慢引导,合理规划。加上城市风道建设是在已有风道上,控制开发,而不是重新开辟,所以不会大拆大建。
“成都通风廊道纳入规划重要内容,在国内比较超前。”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处副处长胡双梅说,要保障廊道实施,所有建设行动都要受到约束。对廊道边界和节点处的建设行为要严控,“比如说可考虑必须至少预留500米空间,保证廊道气流的贯通,还有高度的控制”。
成都本次规划对一、二级通风廊道均确定管控边界,并对通风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和密度、布局形式和建筑体量四个方面提出规划控制要求,“所有这些管控要求会纳入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也就是建设单位来报建时必须要执行。”
如建筑高度不应超过40米,主导来风方向的第一排建筑应至少降低建筑高度20%,密度不应大于30%,建筑间口率不宜超过70%。建筑体量上,建筑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胡双梅表示,针对现状已建成建筑,不会要求马上拆除,“但它要改建或新建时,必须要到规划来报建。报建时就必须依据红皮书进行严格规定。”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四、“穿城风”能否吹散雾霾
“城市通风廊道”,一吹到底的穿堂风还远吗?
在成都,通风走廊也会戛然而止在街道“拐弯处”。
“比如锣锅巷,在顺城大街处就不再是‘直线’,风的流动也会受阻,这样穿堂风的效果会被削弱。”
是否能改善成都空气?
这是规划中的“新风系统”需要回答的问题。
8.jpg
“这种廊道针对一定面积区域,是有一个量化数据的。”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处副处长胡双梅介绍,他们曾做过流体力学的模拟分析,对“建筑密度30%、建筑高度40米和建筑密度40%、建筑高度100米的风力状态”分析,发现“蓝色越深,风速越低,通风条件越差”。
“我个人认为能起效果,但能起多大效果有待验证。”汪小琦则表示,大气污染是一个综合影响的结果,比如还包括尾气治理,“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源头上治理”。
在不少老成都人眼中,成都有不少天然风道。
民俗专家刘孝昌很确定,西北门的少城、金牛坝,北门的府河上游,南边的老南门大桥,还有郫县等等,都是成都的天然风道。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老成都的历史格局中,就存在为城市的“穿堂风”留道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目前老城区仍然沿用至今的城市道路形成的是斜路网肌理,而非正南北笔直的路网,就是为了城市格局适应天府平原的风热气候特征。这种特征有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
“你看,春熙路片区的大部分道路都是北偏东大约15度的斜向,就是顺应成都的主要风向,”该名专家告诉记者,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顺应风道,是规划师和建筑师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