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64|评论: 5

[及时新闻] 新时代“愚公”黄大发:一生只为修一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锲而不舍的 “愚公” 感动并激励了我们一代人去坚持奋斗,永不言弃。

  而今,现代的一位 “愚公”,黄大发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正能量。

  初春时节,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村民们正在忙着房屋改造,实施新农村建设。清澈的泉水已经引进到村里,当地人称这水渠叫“大发渠”,这个“大发”取名自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老支书 黄大发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036671.jpg

  回看四十多年前的团结村草王坝,因为没有水源,无电、无路,草王坝成了有名的“三无村”。

  村民黄大明谈到

  那时候人多地少,这个地方缺水,有点田遇到天干就纯粹得不到粮食收,只能收点草,人工也浪费了,群众生活跟不上,家家户户都缺粮。

  没有水就没有致富的希望,甚至没有生存的希望。由于贫穷,村里的男人都娶不上媳妇,光棍儿村的名声不胫而走。大家都明白,缺水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黄大发,就是解决这问题的功臣!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101327.jpg

  黄大发1936年在草王坝出生,是一名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1959年,23岁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

  缺水是黄大发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虽然草王坝这个村庄没有水源,但是几公里外的野彪村却水源富足,如果能把野彪村的水引到草王坝,全村的饮水和灌溉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问题的难点就在于:两村被大山绝壁隔断,修水渠的难度不亚于愚公移山。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148015.jpg

  黄大发没有因困难而退却。

  上世纪60年代初,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始了第一次修水渠。

  当时,这项工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被时髦地命名为“红旗水利”,寓意打造一条遵义的“红旗渠”。

  然而,修渠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不懂技术,测量靠竖起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就用泥巴糊在沟壁上,洪水一来,几下就把沟渠冲垮了,修修补补十几年,水最终也没有进入到草王坝。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191648.jpg

  但黄大发依然没有放弃。

  1989年,53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尽管水利站给了他一个辅导员的名分,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实则是给技术员打杂,目的就是学习修渠的水利知识。黄大发学习了三年时间,掌握了修渠的程序和其中的奥妙,知道了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

  1992年,黄大发再次提出修渠的方案,村民们不但不支持,反而对其百般阻拦,黄大发的舅公甚至讥讽他说:“大发,你要是能把水引过来,我手掌心煮饭给你吃。”

  黄大发深感村民对他的不信任,他耐心给人们讲解上次修渠失败的原因,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大家。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251582.jpg

  在黄大发的带领下,500米长的三段悬崖,经过两年难以想象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大渠终于竣工,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321980.jpg

  成功了,黄大发和村民们都激动的留下了热泪,村民们都亲切地称这条渠为“大发渠”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坝,不仅解决了数百户群众的饮水问题,也可以满足稻田的灌溉用水。草王坝的村民们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从此旱涝保收。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036671.jpg

  养殖大户唐恩举感激的说:

  以前没有水时,喂养一至二头牛,大发渠通了后,我喂养了十多头,管七八万元。

  虽然修渠已经完成,但黄大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心为公,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关心着水渠,平日里修沟补渠从未间断。

  黄大发

  那个沟是我修的,我检查一下,看一下,在我心里,这个沟是我自始自终拿生命换来的,像我的女儿一样。

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70420/W02017042057320639387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24 20:47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锲而不舍的 “愚公” 感动并激励了我们一代人去坚持奋斗,永不言弃。  而今,现代的一位 “愚公”,黄大发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正能量。  初春时节,在遵义市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25 10:02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锲而不舍的 “愚公” 感动并激励了我们一代人去坚持奋斗,永不言弃。  而今,现代的一位 “愚公”,黄大发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正能量。  初春时节,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村民们正在忙着房屋改造,实施新农村建设。清澈的泉水已经引进到村里,当地人称这水渠叫“大发渠”,这个“大发”取名自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老支书 黄大发。  回看四十多年前的团结村草王坝,因为没有水源,无电、无路,草王坝成了有名的“三无村”。  村民黄大明谈到:  那时候人多地少,这个地方缺水,有点田遇到天干就纯粹得不到粮食收,只能收点草,人工也浪费了,群众生活跟不上,家家户户都缺粮。  没有水就没有致富的希望,甚至没有生存的希望。由于贫穷,村里的男人都娶不上媳妇,光棍儿村的名声不胫而走。大家都明白,缺水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黄大发,就是解决这问题的功臣!  黄大发1936年在草王坝出生,是一名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1959年,23岁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  缺水是黄大发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虽然草王坝这个村庄没有水源,但是几公里外的野彪村却水源富足,如果能把野彪村的水引到草王坝,全村的饮水和灌溉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问题的难点就在于:两村被大山绝壁隔断,修水渠的难度不亚于愚公移山。  黄大发没有因困难而退却。  上世纪60年代初,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始了第一次修水渠。  当时,这项工程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被时髦地命名为“红旗水利”,寓意打造一条遵义的“红旗渠”。  然而,修渠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不懂技术,测量靠竖起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就用泥巴糊在沟壁上,洪水一来,几下就把沟渠冲垮了,修修补补十几年,水最终也没有进入到草王坝。  但黄大发依然没有放弃。  1989年,53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尽管水利站给了他一个辅导员的名分,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实则是给技术员打杂,目的就是学习修渠的水利知识。黄大发学习了三年时间,掌握了修渠的程序和其中的奥妙,知道了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  1992年,黄大发再次提出修渠的方案,村民们不但不支持,反而对其百般阻拦,黄大发的舅公甚至讥讽他说:“大发,你要是能把水引过来,我手掌心煮饭给你吃。”  黄大发深感村民对他的不信任,他耐心给人们讲解上次修渠失败的原因,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大家。  在黄大发的带领下,500米长的三段悬崖,经过两年难以想象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渠终于竣工,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  成功了,黄大发和村民们都激动的留下了热泪,村民们都亲切地称这条渠为“大发渠”。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坝,不仅解决了数百户群众的饮水问题,也可以满足稻田的灌溉用水。草王坝的村民们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从此旱涝保收。  养殖大户唐恩举感激的说:  以前没有水时,喂养一至二头牛,大发渠通了后,我喂养了十多头,管七八万元。  虽然修渠已经完成,但黄大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心为公,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关心着水渠,平日里修沟补渠从未间断。  黄大发:  那个沟是我修的,我检查一下,看一下,在我心里,这个沟是我自始自终拿生命换来的,像我的女儿一样。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25 15:00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锲而不舍的 “愚公” 感动并激励了我们一代人去坚持奋斗,永不言弃。  而今,现代的一位 “愚公”,黄大发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正能量。  初春时节,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村民们正在忙着房屋改造,实施新农村建设。清澈的泉水已经引进到村里,当地人称这水渠叫“大发渠”,这个“大发”取名自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老支书 黄大发。  回看四十多年前的团结村草王坝,因为没有水源,无电、无路,草王坝成了有名的“三无村”。  村民黄大明谈到:  那时候人多地少,这个地方缺水,有点田遇到天干就纯粹得不到粮食收,只能收点草,人工也浪费了,群众生活跟不上,家家户户都缺粮。  没有水就没有致富的希望,甚至没有生存的希望。由于贫穷,村里的男人都娶不上媳妇,光棍儿村的名声不胫而走。大家都明白,缺水是一切问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26 08:59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大家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26 09:04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锲而不舍的 “愚公” 感动并激励了我们一代人去坚持奋斗,永不言弃。  而今,现代的一位 “愚公”,黄大发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正能量。  初春时节,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村民们正在忙着房屋改造,实施新农村建设。清澈的泉水已经引进到村里,当地人称这水渠叫“大发渠”,这个“大发”取名自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老支书 黄大发。  回看四十多年前的团结村草王坝,因为没有水源,无电、无路,草王坝成了有名的“三无村”。  村民黄大明谈到:  那时候人多地少,这个地方缺水,有点田遇到天干就纯粹得不到粮食收,只能收点草,人工也浪费了,群众生活跟不上,家家户户都缺粮。  没有水就没有致富的希望,甚至没有生存的希望。由于贫穷,村里的男人都娶不上媳妇,光棍儿村的名声不胫而走。大家都明白,缺水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黄大发,就是解决这问题的功臣!  黄大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