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电视剧中,婆媳矛盾,屡见不鲜。
然而,在威远县黄荆沟镇一个人口不足1200人的小村落——红丰村,全村上下都争做“好婆婆”、“好媳妇”,“婆媳成依靠、如母女”的现象蔚然成风。
据了解,红丰村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和创建“四好村”为契机,于2016年12月初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各5名。评选活动汇聚了致富奔小康的强大精神能量,有力助推了该村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原本贫穷落后的红丰村于去年底退出贫困村行列。
4月10日,记者来到红丰村,走近部分“好婆婆”、“好媳妇”,了解他们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故事。
1
婆婆意外摔伤,“好媳妇”细心照顾9年
“妈,我扶你回去吃饭了。”4月10日,记者在村路上见到一名正在扶老人起身的妇女。老人行动不便,站起来非常吃力,只见这位妇女小心翼翼地将手搭在老人的手臂上,用力搀扶起老人。
这位扶老人的妇女,就是红丰村评选出的5名“好媳妇”之一——4组村民熊学芬。
“熊大姐,你的婆婆妈摔到坎坎下面了。”9年前的一天,正在家里洗碗的熊学芬突然听到村民的呼喊。她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心急如焚地跑到门外。看到婆婆摔下了堡坎,痛苦不堪地躺在地上,熊学芬急得大哭起来。
这时,熊学芬的丈夫也闻讯赶来,并扛来了躺椅。熊学芬和丈夫把婆婆扶到躺椅上,夫妻俩抬着躺椅上的老人,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车,将婆婆送到镇卫生院。
“医生检查后,说我婆婆的脚踝摔伤严重,由于她年龄大,如若做手术很困难、遭受的痛苦也很大,而且费用高。”熊学芬说,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又不想让婆婆受太多罪,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将老人抬回家进行传统治疗。
把婆婆接回家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熊学芬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忙完后立即赶回家守在婆婆的床边,给婆婆翻身、喂饭、擦洗、端屎端尿……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婆婆的身体逐渐好转,“现在她每天都可以下床,扶着椅子在家门口散步。”
“走不动了,她就像这样坐到路边上。”熊学芬一边扶着老人,一边笑呵呵地说。简单的一次搀扶,熊学芬竟花了两三分钟,然而像这样的搀扶,每天不下10次。
说起好儿媳,93岁的婆婆直夸:“媳妇儿好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