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是老凉山中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它位于凉山州东南高原盆地中,平均海拔2170米,四周高山环绕,县城周围地势平坦。全县人口25万人,彝族占97%。气候属高原山地气候,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昭觉清朝末年置县,解放初,划给西昌,1952年成立凉山州,州委,州人委驻昭觉县,从此昭觉成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昭觉地处大凉山腹地中心到老九县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建州后,人、财、物均在此聚集,民主改革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医院、学校、工厂、商店在县城很快建立起来。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楼房排列两边,赛过盆地内的老县城,取名新城镇。到 70年代末,城镇人口已超万人。当时凉山州人民医院、州歌舞团、民师校等单位不仅在凉山,在四川都小有名气。
不知 处于何种原因,79年后,凉山州府搬走了,凉山州府机关几千人搬到西昌,人走了,屋空了,随着州级机关迁走,县级机关相关人员也通过各种渠道调走了。昔日热热闹闹调查昭觉冷清了。人走茶凉,商店关门了,昭觉到各县 的客运班车停运了。以前,人们谈到的要经过昭觉的铁路:西昌--昭通的铁路也没了消息。
30多年过去了,昭觉新城没有多少变化。但昭觉人灵地杰地下有铜、铁等矿产,县城东不到10公里全省水温最高的竹核温泉,城西50公里有四川最大的两级瀑布:那青瀑布,县内还有博斯瓦赫岩画,历史悠久的毕摩文化,不仅适宜建设成渝两地的避暑胜地,也适于建设疗养基地,筹建中宜宾--西昌铁路和即将开工的西昌--昭通、乐山--西昌高速公路,将改变昭觉的面貌,那时的昭觉不是西昌,可设胜似西昌。州府,搬回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