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2931|评论: 2

丹棱骆氏家族及骆应选其人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0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丹棱骆氏家族及骆应选其人其事
南山种豆翁
    前些年,我因参与对县六部旧志的点校整理工作,对晚清蜀中著名诗人、教育家丹棱人李昶元其人及其《修竹山房诗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李昶元《修竹山房诗草》一书,在光绪十七年(1891)版《丹棱县志》上,便有记载;在民国12年(1923)版《丹棱县志》中,对李昶元《修竹山房诗草》一书有关内容的记载则更为详尽,不仅辑录了不少李昶元的诗文,而且还收录了李昶元的弟子贵州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时任甘肃按察使的陈灿在宣统元年(1909)孟冬,应李昶元之子李幼竹刺史之请,为《修竹山房诗草》一书所作的序文一篇。
    对李昶元《修竹山房诗草》一书,前些年方国佐老先生在世时,我在与方老先生的摆谈中,便得知四川省图书馆收藏有此书。他说他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专门住在成都,每天去省图书馆翻阅抄录过李昶元《修竹山房诗草》。方国佐老先生的手抄本我在他家也翻阅过,但遗憾的是有缺失,内容不全。为了能在有生之年能一窥全豹,所以,我对有关该书的信息十分的关注,但多年来虽多方搜求而不能如愿。今年,我终于通过松乔先生援手如愿地从省图书馆扫描复制回来。
   捧书在手,一一翻阅,竟然发现该书并非县志记载的由陈灿作序的那本《修竹山房诗草》;而是由丹棱人骆应选编撰,并由李昶元在贵州的另一位弟子贵州光绪九年(1883年) 癸末科进士,官至四川珙县知县的黄树勋为之序的《修竹山房诗草》。因而,又引发了我对编撰此书成稿的骆应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县志中有关骆应选的记载很少,更没有只字提及过他编撰过李昶元《修竹山房诗草》一书。有关骆应选的记载最早是出现在光绪十七年(1891)版《丹棱县志》上。据光绪版《丹棱县志》载,骆应选参与了光绪版《丹棱县志》的修撰工作。在《重修〈丹棱县志〉·姓氏》一节,骆应选作为“采访”中的一员而名列其中。其后,在《祠祀志卷之三·志祠祀》一节,有:“光绪十七年,大成殿柱桷朽蠧倾斜,顾令汝萼饬斋长贡生黄焕然、廪生吴澍、增生骆应选等,培修如旧”的一段记載。
   而在民国12年(1923)版《丹棱县志》的记载中,骆应选也参与了民国12年版《丹棱县志》的修撰工作。不同的是此次骆应选是以“审查”中的一员而名列其中的。其后,在其《卷五·职官志》的有关记载中,有骆应选曾任光绪三十二年(1906)“视学”和县立国民学堂校长及民国二年(1913)“视学”、民国六年县第三届商务会长等职的记载。
   而在其后的民国37年(1948)版《丹棱县志》中,则仅在其《地理志(下)卷之九·学校》中“民国视学、教育局长题名表(十三)” ,有“视学骆应选,字焕廷,县人,民国二年(1913) 任” ,短短一句的记载。
    从以上县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有关信息:骆应选,字焕廷,丹棱县人。在光绪十七年(1891),曾受县令顾汝萼指派参与过对文庙大成殿的整修工作;同年还参与了县志的修撰工作,担任资料的搜集“采访”一职;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 ,曾任县“视学”和县立国民学堂学校长;在民国二年(1913) 又任职县“视学”;在民国六年(1917) ,曾任县第三届商务会长。除此之外,关于骆应选生于何年?其父是谁?有何生平事迹?却再无丝毫有关的文字记载。
   为了探寻骆应选的生平事迹资料,笔者有幸从骆应选之后裔骆君志勤(骆应选乃骆志勤之曾祖父)处借得光绪二十七年(1901)骆应选主修的《香流丹邑·骆氏族谱》(骆应选撰修)和1999年骆氏族人撰修的《骆氏族谱》两本。
   细阅两本《骆氏族谱》,探寻得有关骆应选以及骆氏家族的一些史料, 甚为珍贵,可弥补县志记载之缺失。首先清楚了骆应选其人及与李昶元之间的关系问题;其次结合县志中有关丹棱骆氏人物的记载,厘清了骆氏家族及县志中有关骆应选与县志中记载的骆氏人物之间的长序关系,笔者深感丹棱骆氏家族在清末民初近代丹棱历史上,其所作所为,可圈可点,确实值得县人缅怀记取。
   关于骆应选其人及与李昶元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于骆应选其人及其生平事迹,县志上记载不多。据《骆氏族谱·骆应选传略》记载,骆应选(1857-1934),字焕庭,原丹棱县县城正街人。骆应选1857年出生于县城一富裕的盐商人家庭。其祖父为骆仕珍,亦名骆追风,号云逵。其生父为骆文清,字筱云,为骆追风之次子。后因伯父骆文瑞无子,骆应选承祧伯父骆文瑞家。
   骆应选自幼聪敏,20岁时便补博士弟子员,知县便聘为幕僚主管文书。光绪三十年(1904) ,骆应选以其品学皆优,被公举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宏文学院师范,成为我县近代史上第一位公派留学生。光绪三十年(1907)学成毕业回国任丹棱县视学,兼县立高等小学校长。
   骆应选天性贤孝,待人宽厚,但又嫉恶如仇,不避危难。民国元年(1912) ,县内暴匪劫案时有发生,人心惶惶,县人公举骆应选为团总,扑灭匪患。骆应选临危不惧,配合县知事萧应渠擒诛匪首,使县境得以安宁。第二年骆应选又复任县视学。民国六年(1917) 又当选为县商会会长。
   骆应选学成回国后,主办教育大力推行新学,认为救国兴邦之本是启迪民智,因此,他矢志不渝地推进全县平民教育,同时兼重妇女的解放和觉醒。他首创县立女子小学堂,亲任校长。任职期间,重视教学质量,常以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启迪指导教师上课,在全县提倡“启发式”教学。他把从日本带回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以及挂图,精制模型及理化仪器等全部捐赠给了学校。骆应选的一生,对丹棱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骆应选病逝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 ,终年七十七岁。
   关于骆应选与李昶元之间的关系问题,县志上也无明确的记载。仅据骆应选《修竹山房诗草序》一文中有句云“应选从先生有年,又属通家戚晚。”又及文尾落款云:“光绪壬辰(1892)仲春,受业姻愚姪骆应选,焕廷(骆应选,字焕庭)敬譔于牡丹二度之堂。” 显然,骆家和李家彼此世代交谊深厚,且又属姻亲关系。骆应选既是李昶元的学生又是李昶元的姻侄。据骆志勤讲方国佐老先生生前对他讲,李昶元是骆应选的姑父。对此真象如何?我亦甚感兴趣,极想搞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是啥关系?但查遍县志也均无记载。
   据《香流丹邑·骆氏族谱》李昶元《云逵公(即骆追风)寿序》文中云:“公与余先大夫相友善,公之子筱云与余亦莫逆交。” 又文末落款为:“赐进士出身工部营膳清吏司主事世愚姪李昶元拜譔” ,文中,李昶元言他的父辈与云逵公﹙即骆应选之祖父﹚是好朋友,他与“公之子筱云(即骆应选之父骆轮)”又是莫逆之交,这就与骆应选在《修竹山房诗草序》一文所云“应选从先生有年,又属通家戚晚”相证。而李昶元在文末落款又自称“愚姪”。显见,李昶元并非云逵公的女婿,也就自然不是骆应选的姑父。
   而骆应选在《修竹山房诗草序》文尾落款云:“光绪壬辰(1892)仲春,受业姻愚姪骆应选,焕廷(骆应选,字焕庭)敬譔于牡丹二度之堂。” 文中骆应选自称他是李昶元的“受业(学生)姻愚姪”,对此又如何理解呢?“姪”,汉·刘熙《釋名》:“姑謂兄弟之女曰姪(通“侄”)。”据《香流丹邑·骆氏族谱》李昶元《云逵公(即骆追风)寿序》文中云:“女二,长适武生李维新子,名锺廷;次适邑拔贡夹江县教谕陈万选嫡孙,名世院。” 可知骆追风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武生李维新之子李锺廷,小女儿嫁丹棱人拔贡时任夹江县教谕陈万选嫡孙陈世院。又据《骆氏族谱》《(三)骆氏历代世系谱二(丹棱城厢)·第九世》载:“仕珍,名追风,号云逵(例贡) ,袁、周、柳氏。生文瑞、文清、文才、大女李姓(仁兴) 、小女陈姓(夹江) 。” 两谱相证,可知骆追风大女儿(即骆应选之“姑姑”)夫家是仁兴的李家李维新之子李锺廷,据此推之,李锺廷应与李昶元是兄弟。所以,骆应选对李昶元才会自称为“受业(学生)姻愚姪”。李昶元才会在《云逵公(即骆追风)寿序》文中对骆追风自称为“世愚姪”。
   另据骆应选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 所作的《骆奎莲节烈记》(见《骆氏族谱》第77页) 载,骆应选大哥骆应举是李昶元的三女婿,而骆应举与李昶元三女所生的长女骆奎莲,生下三天便过继给了骆应选。由此可知骆、李两家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骆奎莲节烈记》文末,骆应选落款为“齐乐老叟牡丹二度堂主人年七十六撰并书”。骆应选在文末落款中自称是“齐乐老叟”、“牡丹二度堂主人”。骆应选存《修竹山房诗草序》一文末落款“焕廷(骆应选,字焕庭)敬譔于牡丹二度之堂。” 因此,这里须解释下有关“牡丹二度之堂”堂号来由,据民国12年《丹棱县志·卷八·灾祥》载:“是年(即咸丰八年1858),九月九日,贡生骆轮园中牡丹重开,名其斋曰‘牡丹二度之室’。” 可见,“牡丹二度之堂” 缘自骆应选之父骆轮。在民国12年版《丹棱县志·卷八·志异》中,尚有“民国辛酉春,城南隅骆应选家凿井宅后,未及仞,得古瓷数种,均绿色。是年七月既望,其家楼外红梅重开;园有荔枝一株,乃翁筱云手植。壬戌,恰三十载始实”,这样一段文字的记载,可见当时骆家花园在县城中是极为有名的。
   其次,有关骆氏家族及骆应选与县志中记载的骆氏人物之间的长序关系问题?
   据两本《骆氏族谱》的记载,丹棱骆氏先祖可追溯到唐代的骆宾王。初唐时,骆宾王因参与徐敬业讨武则天失败,退隐浙江义乌。历经数百年后,于元末明初兵乱时,骆氏一枝由义乌迁楚,移居湖北麻城孝感乡今之骆家弯定居。清康熙十二年(1674) ,骆氏一枝即丹棱骆氏第一世祖骆育吾又由麻城孝感乡迁徙入蜀,定居丹棱杨场择业生息,即今之杨场镇骆坝,丹棱骆坝亦为骆氏入蜀后的祖居之地。后骆氏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后又散居各地,俨然成为丹棱一大姓家族。
   县志中共记载涉及的骆姓人物有九人之多,结合《骆氏族谱》,得知他们之间的关系:骆追风(名仕珍,号云逵)、骆轮(骆追风之次子,字文清,号筱云)、骆骍 (骆追风之季子,字文才,号笔山)、骆骍之妻蒋氏、骆为霖(骆追风之孙,骆轮之长子骆应举,字为霖) 、骆应选(骆追风之孙,骆轮之次子,字焕廷)、骆氏(骆追风之曾孙女,骆轮之长子骆应举之女)、骆应翠(骆追风之弟骆仕璋之孙,骆文贵之女,字为英,号六之)、 骆腾霄(不知为骆氏何人之后)之妻彭氏等。但县志上有关骆氏家族的记载,虽有记载,但失之不全。今结合《骆氏族谱》所载,综合整理如下: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一位人物为骆追风。骆追风,谱名骆仕珍,字追风,号云逵。骆追风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十月十六日,殁于同治十年九月初十,卒年八十;育有三子两女,长子骆文瑞(早亡)、次子骆轮(字文清,号筱云)、三子骆骍(字文才,号笔山);长女嫁仁兴李家(即李昶元家) ,次女嫁夹江陈家。有孙子三人,骆应选、骆应举、骆应祖。骆追风去世后葬于丹西张坝癸龙山。
   县志上对骆追风的评价是“孝于家庭,仁于乡党,勇于公义”。骆追风,幼年时便父母早亡,只有祖母健在。他常说:“我不能事奉父母,然而我可以奉养祖母,也是我的幸运吧!”因此,他特别孝顺他的祖母。他对待兄弟友好,教育子孙严格,对待子姪恩爱,在亲朋邻里有急难时常用钱财物资予以救济帮助。生平尤其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县里如整修文武庙、文昌宫,筹建同善会、三费局等等公益善举,他都以身作则带头捐资相助。而其中尤其是筹办义卷这件事最为人所称道。当时县中贫寒人家子弟读书参加科考,常因无钱购买试卷而放弃读书参加科考。有一年,他与几个朋友偶然间获得一笔来历不明的巨款,众人欲私下瓜分。而他却毅然反对私分,主张以此作为本钱,购置田产,收取租金,作为购置义卷之资,不足部分则由他捐资补贴。此事虽然遭受个别人的非议,但他坚持主张不惧流言非议,终于创成义卷,让贫寒子弟受惠,深受嘉评。可见,县志上对骆追风“若斯人者,孝于家庭,仁于乡党,勇于公义,夫亦可以风矣。”的评价实属公允。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二位人物为骆为霖。骆为霖,即骆应举,字为霖,民国12年《丹棱县志·孝友》:“骆为霖(即骆应举,字为霖) ,号樾墀(谱作“月池”),庠生。工书法,手录先正格言成帙,刻本印送;友于昆弟,自少至老,和睦无间;善承亲意,分财产,一任两弟收取,不较多寡。”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三位人物为骆轮。县志上关于骆轮的记载,仅在光绪十七年(1891)版《丹棱县志》中的《选举志卷之六·例贡》中有记载:“骆轮(保举巡检)”。在民国12年《丹棱县志》中除有以上记载外,在其《卷二·坟墓》一节中,有“处士骆轮墓。在眉西望天坡。”的记载,并辑录有下川南宣慰使、洪雅王廷佐为他作的一篇《处士骆轮墓志铭》可知其生平事迹。
   据《处士骆轮墓志铭》载,骆轮,字文清,号筱云。骆轮自小聪颖异常。道光丙午年((1846))进入县上举办的武生学堂在肃清黔中苗匪中建立军功,因秉性刚直,不善交际,弃官不就。回乡奉养父母,教子课徒。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深受学生喜爱。他尤工于书法,人们争相索求他的墨宝,而他也往往有求必应。县内圣庙祠宇及城门上的匾额對联,都出自于他的笔下。
   咸丰庚申(1860年)八月,蓝逆大军攻打丹棱,县城沦陷。骆轮冒着枪林弹雨中搀扶着父亲逃出县城。不久,他听说他的老师郑紫坡先生还陷在城中没逃出来,他又潜入城中寻找,于是被贼军抓获。贼军首领以为他是个文弱书生,命令他负责军中文书司笔札。他佯装恭顺,以博贼军首领喜欢。在贼军中,他利用与贼军首领的关系,劝喻贼军首领不要妄杀无辜,贼军果然不再屠杀城中百姓。但是,此时城中早已尸横遍地。于是,他又对贼军首领说:“尸体腐臭,恐怕会酿成瘟疫,应该赶快掩埋!”贼军首领认为他说得对,便委派他负责这件事。在掩埋尸体时,凡有认识的便悄悄的标记其姓名,等待死者的亲属来认领安埋。贼军败退后,县人都来向他表示感谢。而他却只是悲戚地流着眼泪,丝毫没有一点因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那种神色。
   骆轮虽然赋性刚直,但是却心地慈祥。邻里有急难,他都要量力资助;遇见不平事,他就会当面斥责,指出其错误。如果遇见官吏中有妄自尊大,恃势弄权的人或事。老百姓不敢反抗。他却敢于力争,直到革除才肯罢休。
   他平生不喜置办产业,衣食所馀,他都用来资助公益事业。当时县上食盐由井研绕道运进,运费成本甚重。他联合县上士绅,反复向上级主办官府申诉请求,最后同意开通水运,改由乐山、夹江、洪雅运入县境,大大降低了盐价,此举让县人得到了实惠。另外,他还遵照父亲遗愿,积极带头捐资创设了三费、义卷等局,深受乡人拥戴。
   他平居服食十分俭约朴素,黎明即起,洒扫户庭,灌溉花木,皆躬亲其事,数年如一日。兄长骆文瑞早逝,弟弟骆骍又阵亡,其时适逢大乱初平,两家都生计艰窘,骆轮他养亲抚孤,一身兼之,并能各尽其道。县人对他都十分的敬佩尊重。骆轮生于嘉庆庚辰(1820)十一月,卒于光绪壬辰(1892)十一月,享年七十三岁。骆轮去世后葬于东门外眉西望天坡。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四位人物为骆骍。《丹棱乡土志·忠烈》和民国12年《丹棱县志·忠烈》对他均有记载,但略有失误处。现综合《骆氏族谱》所载,有关骆骍资料整理如下:骆骍,字文才,号笔山,骆追风之三子。骆骍自幼习武,入武庠,为武生,娴熟弓箭。咸丰十年(1860),蓝逆(大顺)大军袭扰丹棱,骆骍担任县团练首领前去迎战,在战斗中屡立战功,战斗结束后,朝廷赏赐给他六品军功。咸丰十一年(1861),蓝逆(大顺)大军再次袭扰攻打丹棱。县令保举骆骍为五品蓝翎,委派他率领齐乐营亲兵,前去应战,在战斗中擒斩敌兵甚多。但不久便在战斗中牺牲,时年三十三岁。骆骍死后崇祀昭忠祠。骆骍应是一位守乡卫土的烈士。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五位人物为骆骍的妻子蒋氏。据民国12年《丹棱县志·卷七·节妇》载,骆骍阵亡牺牲时妻子蒋氏才二十岁,丈夫阵亡后尚无子嗣,由其兄骆轮第三子骆应祖过继承祧。蒋氏立志守节,终身不渝。蒋氏去世后,请旌表入祠。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六位人物为骆应选。事迹见前,此略不赘。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七位人物为骆为英(谱名骆应翠,字为英)。骆为英为骆仕珍之弟骆仕璋之孙。《丹棱乡土志·孝友》和民国12年《丹棱县志·孝友》对他均有记载,但《丹棱乡土志·孝友》则更为详尽具体。
骆为英,谱名骆应翠,字为英,号六之。丹棱城大南街人。自幼有胆气,机智过人。十六岁那年,遭逢滇匪之乱,他的父和弟被贼军掳去,逾年无音信。有一天,遇见一位峨眉山的僧人得之知父亲消息,他乔装混入贼军,终于寻找到了他的父亲。父子相见后,他的父亲十分惊讶,问他:“你知道这是啥地方吗?你过来干啥?”他说:“我来找你父回家。” 他父亲说:“我因为是兽医善医于马,所以,贼人很看重我,把我看得很紧不能逃走。再说我有个好朋友病重,我也不忍心不管他私自逃走。等他病好了再说。你把你弟弟带走,别管我!”不久,贼军败退,他父亲才设计逃了出来,于是父子兄弟一家团聚。后来,骆为英入县武庠,他父亲寿享八旬。县志评他父子云:“英以孝友,父以仁义,其得名得寿,天盖有以默启之矣。”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八位人物为骆氏。据民国12年《丹棱县志·卷七·节妇》载,骆氏,骆应祖女,吴全义之妻。出嫁半年丈夫便病故,时年十六岁,但她矢志守节不嫁。奉养孝顺公婆,过继吴克家的儿子抚养承继后嗣。民国八年,五十岁时政府旌表她“节孝可风”的匾额。
   骆氏家族载入志乘的第九位人物为骆腾霄之妻彭氏。但不知骆腾霄为骆氏何人之后。据民国12年《丹棱县志·卷七·节妇》载,彭氏,二十岁时,丈夫病故矢志守节,抚伯兄骆凌霄之子承继后嗣,生有一个孙子。不久儿子又去世,彭氏又抚孙成立,为孙子娶妻成家。不幸的是有了曾孙之后,不久孙子和曾孙又相继去世。彭氏六十一岁时去世。县志云:“(彭氏)苦节四十载,无嗣,洵可哀也。”
   岁月淹忽,风流云散。转眼百年,人世桑田。物已非故,人亦全非。今我翻阅旧志,细研《骆氏族谱》,胸中顿生无限感慨!虽国有国史,县有县志,但史志记人记事不可能包罗详尽。而族谱虽则仅专记一族之事,但它所记的人和事则更为细微详尽。在一县之内,研究地方历史人物事件,若能志谱参阅,则会弥补史志之缺失,载人叙事更加准确可信。骆氏家族在丹棱繁衍生育数百年,其间在丹棱近代历史上涌现出了不少值得敬佩的人物,而县志上却仅记载了寥寥数人,实属可叹可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11-1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