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84|评论: 0

[原创] 东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进校区 蒂尕字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申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东西湖区文化馆于五月十一日组织“东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该小组先后在"吴家山第四小学"和"嘉禾小学",以故事的形式将传统道德进行宣讲。下面将所讲的部分故事转载如下:
    同学们: 你们听说过“八省名宦 五世乡贤 ” 御赐金匾的故事吗?它讲述一个家族,近三百年来做人的原则和荣誉,传承了这个"百忍家声乐善好施"的声誉。这好的品德和情操,是这个家族的立家之本。该家族不光得到皇帝的褒奖,而且还得到社会的认可。
    近百年来,为官服务之地被纪念成员的有:张如榜、张三异、张叔珽、张坦熊、张仁芬等。就连远在江苏省的东台市,现在仍以图文、绣像厅、蜡像馆和每周六下午真人秀等形式,再现“张仁芬巡察”、“张仁芬断案”。东台市委党校还号召大家向胡令仪、张纶、范仲淹、张仁芬学习,学习他们“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爱民如子的精神。上述的三甲张氏成员,他们个个是响当当的湖北人,是我们湖北及汉阳人的骄傲。
    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传承,讲述的是,近三百年来,三甲张氏(家族)九代人恪守祖训力做好人故事。要说最具代表性人物,那就是张三异了。
   张三异是汉阳丰乐里(柏泉)人,自从小在西湖边长大,面对西湖专心攻读圣贤书,仰望烟波浩淼的湖水,追随先贤的足迹,造就出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性格。
据史料记载,他十一岁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是远近闻名.在名师刘凤台教导下,练就出过目不忘,下笔千言的本领。十八岁那年他参加童试(考秀才),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秀才荣誉。督学(主管教育部门的官员)破例当面赞誉他为“两榜才”,即: 具备举人和进士学问的人才。
   就在他努力不断进取之时,乡里新增走马役,而且是每户轮流转。所谓走马役,就是政府安排自费送马的一种工作,将丰乐里、巨龙岗等地宗亲乡邻所养的马,安全送到政府指定地点。
当年长途运送马匹,还得保证马匹健康不掉膘,是一件消费高,风险极大的苦差事。要知道明朝末年战事不断,张献忠的大顺军,长途跋涉连年征战,他们能横贯长江流域,行程上万里,靠的就是马匹。作为一个没有供给,长期奔波的起义军,马匹的来源可想而知。
乐善好施豁达开明的张士彦,不忍心看到宗亲乡邻,因走马役倾家荡产,甚至丢弃性命。他常独自承担起这份苦差,致使家道中落。
十七岁的张三异主动到大户,王家和蔡家教书来贴补家用。教书育人最忙的时间里,张三异照样是书不离手,词不离口,每天早晚坚持学习。
   丰乐里、巨龙岗一带读书风气一直甚浓,这和张士彦当年,卖田建义学分不开的。在他的创意下,将不同辈分、贫富不等的有学之士;只要名字中有“浩”字的,组成“十浩社”,大家一块吟诗、写词,探讨学术上的问题。”十浩社“是本地区有史料记载,最早的诗社之一。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秋天,张三异和哥哥张如榜、堂弟张汇升、舅弟刘九来四人一块上省城,参加乡试(俗称秋闱考举人),有病在身的张三异,在考棚那拙劣的条件下,很快病又犯了,疲惫不堪的他,竟连试卷都难于打开。落榜后,紧接着父亲张士彦去世,悲痛欲绝的张三异完全不能自拔,悲哀和病痛双重折磨,使他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更为不幸的是,他还染上血症(肺结核病)。
这年腊月三十,母亲见他难从丧父阴影中走出来,就劝道:“你爸爸才去世,你这样忧虑成疾,这是你父亲最不愿看到的。”妻子接下婆婆话说道:“婆婆在堂,不好生供奉,是我儿媳的罪过。来年秋闱考试,你要不能金榜提名,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张三异听后举起酒杯酹地道(将酒散地发誓):“从今天起我定努力读书,不实现金榜提名永不相见”。
   正月初一大清早,张三异就将自己反锁进书房,在房内不设床褥,夜以继日地专心读书。哪知刚满一个月血症病犯了,所吐的血,染红所穿的衣襟,母亲涂氏在窗外看到心痛,急忙上前阻止,勒令他开门停止读书,张三异在房中苦苦哀求,爱子心切的家母根本不听,直到张三异跪地恳求,家母这才勉强同意。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一番苦读,在顺治五年(1648年)秋闱,张三异已优秀成绩夺魁中举,用行动兑现了举酒酹地的誓言。
他原本是秋闱考试第一名,因考官之间互相谦让,最后不得不将其并列入“五经魁”。明清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第一名,故称“五经魁”。
   第二年张三异上京殿试,一举获得进士出身的功名。
当时甘肃、陕西刚刚平定,朝廷十分关注,特地从新科进士中挑选十三人出任地方要职,张三异被派到陕西延长县做县令。
四十一岁的张三异,将家眷留在家中,只身前往延长县任职,他在延长县任职长达五年之久。
   地处西北的延长县,又经战乱兵燹侵袭,饥民和外逃很多,境内房屋倒塌无数,田地荒芜野草挡道惨不忍睹。战乱使这里历年来的税赋难收,拖欠现象严重。民风刁悍,武断专横的县令累遭不测。
张三异和随从一路西进,越走越难,愈看愈荒僻。随从中有人打探到,原县令类遭不测消息后,非常害怕,力劝张三异弃官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切莫做这吃力不讨好的县令。
张三异回答道:“朝廷将这方圆百里交给我管,我就要将这“一亩三分”地的事做好;所外逃离散的百姓,我要尽快招回安抚,力求住者有屋、耕者有其田,尽快恢复安居乐业,正是我要做的事。”
他一到延长县,就捐资招抚外出逃难的人,建房开荒恢复生产,让大家有屋可住,有田可耕。
   同时他还派人四处张贴“安民告示”,直言不讳地通知大家,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是当务之急,至于上年所欠的税赋,一律不再追讨,本官自有安排。同时他派随从火速赶回老家丰乐里(柏泉),卖田卖房、辗转借贷,筹资代为缴纳上年的积欠。
   外逃人员的回归,加快家园建设和生产的恢复。在张三异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在极短时间内一切走上正轨。生活水平到改善和提高。朝廷知道后,皇帝下旨:“张三异急公好義,代民赔粮,着记录之。”
历代朝廷对官员是要进行考核的,每人的表现如实记录在册,认功行赏。廉政爱民,为民办事,深受人民爱戴的官员进名宦祠;为大家做好事,成绩斐然的百姓进乡贤祠。让其享受四季香火,成为百姓学习的楷模,得到历代老百姓的祭拜,这是当年朝廷对官员和好人的最高奖赏。
   张三异上任那年就遇上了旱灾,一连七个月没下雨,刚回来安居的人又想商讨外出谋生之事,张三异得知后,除拿出廉金奉银赈灾外,还组织人上门劝说,逐一使大家安心。他还应当地知名人士的邀请,上城隍庙,在残垣断壁中设坛祈雨,跪拜在神坛前四昼夜一动不动,虔诚感动上苍,天降甘露扑救众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旱情刚过,蝗虫接踵而至,入境得蝗虫漫山遍野。张三异带人挖壕沟,用烟熏进行驱赶,组织全体人员连夜点灯扑杀,站不住脚蝗虫连夜逃遁。灾难过后,还获取很不错的收成。
   顺治九年(1652年)自五月起,再度遭遇旱灾,眼睁睁大片乌云飞过,就是不落雨,旱情比那次还严重。张三异又虔诚祈雨五日,遂得甘露。事后,张三异筹集资金,在祈雨地方开工修庙、建塑像,改城隍庙为关圣祠。
他在撰写《重建延长县城皇庙碑文》一文中,详细记载修建的过程。
   不久,顺治皇帝为稳定局势,照搬前朝皇帝朱元璋《圣谕六言》:“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并要求各州府乡村,每月进行宣讲训诫。张三异特意编纂《圣谕详说》将《圣谕六言》逐句诠释,使之通俗易懂便于普及。
每月初一、十五,延长县各乡均请品行端正有口才的人,立于庙像前大声宣讲,这一举措,使民风大为改善。
当时人评论张三异:“负气节,敢言敢为,而居心坦易”。他所任之处,均入祀名宦祠。
   张三异才华横溢,下笔千言,不打草稿。生平著作颇多,有:《来青园文集》、《痴龙文集》、《诗家全体》、《廿一史弹词注》、《杨慎张三异合著---廿二史弹词》等。
   他将大禹治水时,在大别山(龟山)上种柏树,其根延伸数十里到景德寺旁的井底,柏泉因此得名的传说,写进古风诗《观柏泉古井》中,又名《柏井歌》。
   回乡后,教育著书外,还热心帮助宗亲、致力家乡建设。他给侄辈十七人每人良田三十亩,让他们专心读书,还捐资建桥,修建祭祠,购置祭田,周济乡邻,因此入祀乡贤祠。
他的三个儿子张伯琮。张仲璜、张叔珽同样做得很好,其事迹纳入《汉阳县志》等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百年来,张三异家族成员始终恪守“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宜缄默,毋自衿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惟谦惟和,以宽以恕。”这条祖训。哪怕家道中落,同样乐善好施帮助他人。这个家族出现这多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爱民如子的官员,看来是传承先贤之志的必然。
三甲张氏先贤留下的书籍、故事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在此就不一一讲述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上网或去图书馆察看《汉阳县志》、《来青园》、《徽州府丞张公年谱》等书籍。
谢谢大家!
讲故事人:张昌万
2017年5月11日
牛郎织女的传说【一】
同学们:下午好!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各地方的传说都有所不同。而且表现种类和形式也很多,比如神话传说,戏剧演唱,小人图书等等。但是我今天讲的是我们当地的传说,人物、地名都出自我们本土,请同学们仔细听来。
在很久很以前,在我们汉水流域和我们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火神祝融氏的一支后裔,以云为图腾,更以妘为姓。祝融氏妘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古云梦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祝融氏妘姓生养的女孩子,都以美丽漂亮,聪明听话闻名四方,被俗称为云女。在那个时候,楚国的历代国王都有迎娶云女为妻的传统。曾有传说“襄王有梦,神女无心”的典故,也就是说楚襄王曾经苦苦追求过一个神女,却遭到神女的拒绝。传说中的神女就是一位云女。
在众多云女中,最美又最贤淑的就是织女阿媔了,阿媔生来就漂亮好看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的美丽。她的父亲是一个耕读人家很有学问,以“美目媔只”为题材,给她取名阿媔。阿媔不仅会作诗唱歌,而且还会织布,尤其会织造云霞一样的锦缎。女孩子长大了,便演绎出自己的爱情故事。织女阿媔住在汉水东北岸的百泉山,还有一位放牛娃叫黎豆,住在汉水西南岸的汉阴山。
黎豆从小就冒得父母,是跟着哥哥嫂子长大的,这个娃性格内向又犟,不管是放牛、砍柴禾、弄渔或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人。他的哥哥嫂子也很少与他说话,那个也不晓得他在想么事。孤独的黎豆幸运的是有一个好朋友,那就是与他相依为命的老水牛。这头水牛性情温顺,体格强壮,擅长玩水。但是黎豆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和老水牛一起横渡汉水。
有一天,黎豆好不容易游过汉水,却因为天黑回不了家,只好在东北岸的土坡子上睡觉。可能是晚上着了凉,一觉睡到日上三杆还不晓得醒来。忽然,黎豆觉得脸上有什么东西挠得痒痒的,他渐渐醒来了,却故意装睡觉,忽然伸手抓住一个人的胳膊,睁眼一看,原来是个漂亮女孩。
女孩吓了一跳,叫到“你轻点嘛,把我的胳膊捏疼了!” 黎豆他放开女孩,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原来她就是跟着女伴一起出来游玩的阿媔,黎豆虽然很憨厚,但还是有感情的少年郎啊,心里被触动了,追问道:“你就是那个能织云霞锦缎的阿媔呀?”。阿媔说是啊。黎豆说:“你不在家织布跑到这里来挠我的脸干吗” ,阿媔红着脸不说话,“你吵醒了我的瞌睡,你得赔我!” 说着就抓住阿媔的胳膊,不肯放她走。忽然从坡子那头跑出一个年几大点的女孩子,怒气冲冲地说:“哪来的野小子,拉扯着人家小丫头的手做么事。”黎豆:“又不是我先惹她,是她先惹的我!”年几大的女孩吼道:“强词夺理!阿媔,我们不理他,我们走。”
黎豆跟着她们走,年几大的女孩问他:“我们回家去的,你跟着做么事。” 黎豆站着,不吭声。她们走,跟着走。直到跟到阿媔的家门前,阿媔的爸爸妘先生出来拦住他说:“小哥啊,你跟着来到我们家,想做么事呢?黎豆想了很久不敢说,最后终于大着胆子说出心里的话,我要娶阿媔。”妘先生笑了起來说:“想娶阿媔,你要请媒人拿聘礼来呀,你回家请媒人来吧!” 黎豆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动,妘先生感觉这孩子有点毛病,就关了门,不再理他。
过了两天,同村的女孩们约阿媔去树林的池塘洗澡,女孩子们都在嬉水,忽然发现有人在偷看,女孩子们吓了一跳,飞快地穿上衣服,回村叫来一帮男人,把黎豆劈头盖脑地打了一顿。黎豆也不反抗,只是紧紧地抱着阿媔的衣服不肯放手。
阿媔的爸爸妘先生无可奈何,再次问他:“小哥啊,你到底想干什么?” “ 我想娶阿媔。” 妘先生想了想,故意为难他说:“你没有媒人和聘礼,得在我这里帮我干三年农活。”如果我们全家人都对你满意的话,你才有资格娶我的女儿阿媔。黎豆不加思索地满口答应了。从此黎豆在阿媔家起早贪黑地干农活。转眼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大家都觉得,这小伙子虽然很犟,但心地善良、实在。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两人的爱情也有发展。是怎样的发展呢?在他们村传唱着一首歌谣,想听吗?
男孩子唱:桃花甜来杏花苦,牛郎夜半想织女。
一愛织女手艺傲,二爱织女有善举。
牛郎全心都是爱,恰如春天桃花雨
女孩子唱: 桃花红来稻花黄,织女半夜想牛郎。
一爱郎的憨厚劲,二爱郎的好心肠。
憨厚有情很实在,心好才是我的郎。
到了三年,父亲征求女儿的意见,决定倒贴嫁妆,把阿媔嫁给了黎豆,让阿媔跟着黎豆回家。
黎豆的哥哥嫂子还以为他早就淹死在汉江里,没想到失踪了三年的黎豆还带回一个漂亮的媳妇回家。这可真是奇迹呀,十里八村的人们争相传说,都羡慕黎豆的艳福啊!
蛮多年后,我们这里的人们还在传说黎豆和阿媔的故事。他们象山上的花木一样,自自然然地开花,自自然然地结果。自自然然相爱,亲亲热热地相守。他们爱得那样的真诚,无怨无悔。曾经有位高人指着天空的星星说:“你们看,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就是我们当年的黎豆和阿媔。”
黎豆的老家在汉阴山,今天的马鞍山,在武汉市蔡甸区境内。阿媔的老家在百泉山,是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一个农场。东西湖慈惠鸦渡传说黎豆带阿媔回家时经过汉水时的渡口,还有柏泉的嫘祖庙,传说当年织女供奉嫘祖的的庙宇。可惜人世沧桑,这些历史建筑和地域文化被逐渐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等待着我们后代有心人来发掘辨认了。
好!同学们!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喜欢我们民间传说,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方言文字整理:王少斌
2017年5月8日

083915auth720rj7j5qnh7.jpg

083916yqicnnzbi8xciqvz.jpg

083914aephfc7006izmb4c.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