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来沪工作的陈女士及其朋友今年2月份通过某房产中介,打算在上海静安租房。陈女士告诉记者,“刚住进去不满三个月就被逼迫退房,中介给的解释竟然是国家有规定不租给外国人。”事后,陈女士及其朋友向多个部门进行了投诉,但理应退还的一万多元的费用,至今也没讨要回来。 案例:外国人在沪租房被中介逼退房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陈女士的工作单位。陈女士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介绍称,其另外两个室友也是马来西亚人。“租房时我还在新加坡,上海这边的同事帮忙找的房子。”陈女士说,未签合同前,中介收了4500元订金之后又退了,签合同时一次性付给中介18000元。双方签署的合同显示,租赁期自2017年2月11日到2018年2月10日,“押一付三”每个月租金为4500元。 4月11日,陈女士刚交完之后三个月的房租,就接到这家上海房屋中介的电话,要求其和室友两天内搬走。“对方说国家不让外国人居住,还威胁说不走就赶我们出门。”陈女士称,4月14日她和同事曾去门店理论,根据陈女士提供的录音,记者听到中介当时承诺,“钱可以退,搬走之后退给你们,可以退一大部分。” “可等我们搬走后,中介又说是你自己搬走的,你也奈何不了我。”陈女士说,燃气费、水电费是按半年的用量交的,包括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2000多元。事后,她向很多部门进行了投诉,但中介至今没退还一分钱。 同公司的职工小波也是通过该中介租的房,小波告诉记者,“刚入住不满两个月,中介最近突然说要收1200元物业管理费用,我还与他们僵持着呢!” 中介屡被投诉,未在住建委备案 随后记者实地走访了这家中介,记者称有一个马来西亚朋友租房,业务员热情询问起来。当记者提及“租房子对外国人是否有限制”时,业务员当即否定称,“有好多外国人从我们这儿租房子。”昨天,记者给中介负责人胡姓经理打电话,咨询马来西亚友人租房被轰一事,对方立刻称“我不在那儿干了”,便匆匆挂掉了电话。shangeshgh 记者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网站上查询到,这家房产中介在沪有两个注册地。其中一家分公司曾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另一家分公司目前已经注销。据住建委网站公开信息,该房产中介未备案,2015年至2016年多次被列入按月公布的被投诉前10名房地产经纪公司名单中。在网络媒体上搜索这家中介的名字,记者查询到不少租客称遭遇了“刚收完押金租金赶人”“事后加收管理费等多项费用”“被中介撬锁、堵锁眼”等经历。 法读视点:租房前需摸清中介信用信息 对此,沪上知名律师李诗怀表示,中介逼迫陈女士退房,属于单方面恶意违约行为,显然陈女士是遭遇了“黑中介”,陈女士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求涉案中介承担违约责任,并退还相关的款项。 李律师提醒大家,在选择中介公司前,最好查询一下该上海二手房房产中介公司的信用信息,包括工商登记信息是否正常、是否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等信息。如果遭遇“黑中介”,要理直气壮地维权,不要忍气吞声、助长其嚣张气焰。如黑中介以所谓的政府规定来忽悠承租人,一定要其出示相关规定;向房地产主管部门投诉举报;还不能解决的,应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