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夏季的到来,东兴区落实河长制工作进入白热化。 走进富溪镇太平坝村3组,一株株巨黄竹在30余名镇村干部的义务劳动下,遍布7.33公顷对口滩水源地保护区。全区“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全线开动”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氛围已经形成并日益浓厚。
特别是自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东兴区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制发了《内江市东兴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工作方案》《内江市东兴区2017年度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内江市东兴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相关机构成员名单》等文件,明确了努力方向、职责分工、任务重点,并于4月21日举办了现场启动仪式、召开了动员大会,东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检查重点乡镇落实河长制情况,从行动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建立工作体系
实现三级全覆盖
大清流河属沱江一级支流,是东兴区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90.1公里,流经永福、杨家、石子、平坦、郭北、小河口等地,流域面积523平方公里。
目前,大清流河共有取水口14个,年实际取水量约226.2万立方米。沿线9个乡镇(街道)共建有7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总投资2131万元,设计日处理能力0.49万吨。沿线有9个电站。
具体到大清流河而言,建立了大清流河河长制工作体系,实现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目前,正在开展全线摸排调研,进一步收集沿河人口数量、生活污水总量、农业面源污染程度、畜禽养殖场所及工矿企业数量、分布等第一手信息。这些数据,将为今年6月即将启动的“一河一库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及年度工作目标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编制提供科学依据。预计编制这“四张清单”工作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1+1+4”河(库)管理保护工作模式12月底前建立。
多措并举
共护绿水青山
围绕水环境保护,东兴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村组网格员作用,强化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向河、库倾倒垃圾、丢弃废物等行为;将在沿河、沿湖院落临水的一侧设置拦网、建设垃圾收集转运池和“生态肾脏”等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根据前期摸排,在漂浮物易聚集的区域设置拦截网,定期组织打捞清理。
围绕水资源管理,东兴区下一步将创新投入机制,通过PPP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沿岸7个场镇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升处理水平和收集率;在严控农业面源污染上下功夫,做好政策宣传、科技推广、技术支持,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降低地表径流有毒有害物质水平;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四项制度和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逐步取缔入河排污口。
围绕水污染防治,东兴区下一步将加强源头及沿线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水环境保护,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在其中开展一切与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畜禽养殖禁养区、适养区划分方案,稳步推进集雨区内养殖场所转停搬迁,防止畜禽粪污造成水污染;落实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建立水行政部门牵头、相关责任部门共同负责的河流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逐步实现行政监管与执法动态化、经常化。
围绕水生态修复,东兴区下一步将坚持水上、水中、水下三层联动,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纵深推进大规模绿化东兴行动,加快水源涵养林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大力种植阔叶林,建设生态绿廊,控制水土流失;重点在大清流河沿岸的永福、杨家、苏家、石子、平坦等乡镇发展蒲葵产业带,依托“351”特色产业工程,在沿线乡镇(街道)大力发展花椒、西瓜、核桃、蚕桑、柠檬等产业;开展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提高生物多样性,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行为;科学规划、培植净水水生植物,提高水体净化调节功能,探索生物治理的新路子,打造一批效果好、能示范、可推广的生态净化范例。(内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