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市花寥无几 中优切莫忘史珍
----再谈“中忧“何日变“中优"
冷林熙
昨日发了“天府广场不副实,最堪忧。”算是一谈“中优”呈初议。今日又写“芙蓉市花寥无几,也堪忧。”聊称二谈“中优 ”再建言吧!
十年前,我所写《百 花 赋》,曾获北京“中华杯”写作艺术一等奖。其间,关于成都素有“花城”、“蓉城”之称,有过如此描述:
有花信年华而酷爱百花者,笑问老夫于蓉城曰:久闻成都有“花城”之称,而中华又谓花之国度,其所以然者何?请予小女子而述之:
成都故地,花都之名,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古名蜀都,一年四季,百花盛开,无时不媚,无处不春。难怪诗圣杜甫,早有《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千古名句,赞誉成都,满眼繁花似锦。
而尤以芙蓉之花,朵形硕大,花期悠长,色彩绚丽,自古蜀人喜之,爱之。五代孟昶蜀后主之时,令将芙蓉之花遍植于成都,由是,千古蜀都,得借“芙蓉”之美名,获取“蓉城”之爱称,自属众望所归,喜结良缘之理所当然矣! 其后又多有蜀人,得借欧阳修《六一诗话》,和苏东坡之《芙蓉城》诗,所写别地之仙城、仙人之事,附会成都亦称“蓉城”,且有“送仙、二仙”两桥故地。而将仙花、仙人之美闻传说,移植成都,从古至今,传之日盛,难考假真也。
成都之倩颜,蓉城之美名,芙蓉之领代头功,固已不言而喻。然百花千卉,默默无闻,烘云托月,点缀助阵,亦当功不可没,名不可缺。于是乎,每每新春时节,百花献艳之际,轰然之间,蜀都内外,万千鲜花,铺天盖地,争先恐后,不招而聚。蜀江锦里,青羊少城,琴台河滨,方圆十数里之间,红黄粉白,紫蓝赭橙……..,琳琅满目,浩浩无垠。年年岁岁,世代相袭。致此花卉聚展之地,终成中心公园,喜获“百花潭”之典雅芳名,而盛传蜀水巴山,神州四邻尔!
且当下之成都,更是今非昔比,蓉城内外,遍是花之世界,花之天地,花的城镇乡村。城中城郊,东西南北,广场、街院、大道、公园、水岸、社区、楼台、屋顶,尽若“百花潭”之盛状。皆可饱览花的英姿,花的芳容,花的造型,花的精神。花坛、花坊、花带、花屏,花墙、花树、花廊、花榭,花龙、花凤、花兽、花禽,花盆、花篮、花店、花庭……,无奇不有,千姿百媚。天人神工,一任春兰、秋菊、夏栀、冬梅、四季忙碌,引领万千鲜花芳华,共为世人尽献缤纷异彩,浓郁香芬。出入蓉城之间,一路习习香风,繁花迎笑,岂不释然舒爽,心旷神怡矣!
更那诶,成都四周浩然连绵之观花盛会,常使无数游君趋之若骛,蜂拥而临。适逢其时、其节,蓉城周边市县,万户千家倾巢而至,齐聚于鲜花盛开之河谷山村,或早去晚归,或三五数日,十天半月,游乐赏花,观光踏青。眼望户户农家花园,处处花会盛况:满山遍野,姹紫嫣红,芳香飘溢,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八方游客,四海佳宾,无不心花怒放,皆大欢喜。黄白黑肤,青丝华发,花间同乐,与花心语,诗情画意,谈笑风生,其心眼艳福,万言难尽。有赋诗者即兴而名状曰:“成都花会何其多,千人万众难说清;龙泉桃花正火红,双流梨花又争春;才赴蒲江樱花会,彭州牡丹花又请;金堂花会方闭幕,西岭杜鹃又传讯。全市所有区市县,各有花果赛香氛。花展花博竞媲美,人花齐欢闹花城。”----(其余非成都部分---略)
但是,平心而论,其间关于“芙蓉”市花,和城区中心花景之侃侃描述,显然多是牵强过誉之词。而只为引导、期盼之意也。然而,十年之后的今天,成都千年“市花‘’的景况,仍然是,日趋凋零荒疏,难见史优景象,既有愧先人之开创,也有负于“蓉城”之美称。
市花,乃城市之第一特标象征,色香双骄名片。市花凋零无几,市民漠然忘怀。“中优”何言之有?看似区区花事,难上议事日程。却有如‘’天府广场",非同小可之重要地位啊!千古他年,蜀后主令军民人等,遍植芙蓉于成都,首开市花之先河,此等史遗瑰宝,可是远比修街建房之类,厚重得多的无价之珍呀!
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四川成都市锦江菱窠书屋
2017年6月13日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