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西充县鸣龙苏氏所合议之修复建于清光绪3~6年的家族总祠堂开始实施。
秉虔诚恭敬之念,卜得祭奠吉时为农历5月11日晚,动工吉日为次日,即农历5月12日(6月6日)。届时,一切按计划施行,修复工程顺利开工。
6月12日,在清理祠堂内梁及正堂与耳房隔墙时,发现脊梁和间隔正堂南北两侧耳房驮梁下,留存有清晰的楷书墨迹。脊梁文字曰:
大清光绪六年庚辰孟冬月廿九日榖旦四房共建宗祠世代荣顯科第緜長者矣謹題
南侧驮梁记录长、三房名录和居住与移居、迁居地,北侧为二、四房名录:
長 房
31蘇 映 32蘇国泰、全、昌、正、佐、盛、仲、興、奇、義、春、友、生
33蘇星福、荣、龍、文、梁、蘅、玉、富、田、舉、泰、友、科、武、連、才、全才 34蘇绍富、文,蘇體用、榮 35蘇永福,天金、銀
居馮家溝: 31蘇懷義、梁 32蘇應崇、澤、龍、堂、玩、輝、奎、樓、薹、福 33蘇文芳、時芳、桂芳、崇芳、明芳、芬芳、岐芳、春芳、華芳
34蘇有清,35元斗 移居東壩:武举 聯芳
二 房
31蘇大:友、伸、發、成、義、明、銀、俊、亨
32蘇荣:華、柱、禮、樹、祥,蘇全:義、倫、易、福、盈、泰,芝明,興仁
33蘇鳯儀、健、泰,祥福、華,鳯藻、元,廷成 34蘇維福
三 房
30蘇新林 31蘇長福 32蘇毓秀、漣、富、倫、芹、芮、政、興,蘇宜:璋、春、治、發、惠、龍,蘇洪:元、亨、仁、禮、普、興,蘇国:贵、元 33蘇泽:培、遠、厚、林 34蘇長文
萬張溝:26蘇正還、權、元、琳
羊鹿橋:32蘇應明、文;33蘇忠荣、秀、玠、俊、贵
青獅埡:31蘇長荣、長銀,釒?、釒峩,武生 青雲
四 房
30蘇:文生以霖、如福、璽、全、玉、文、明、星
31蘇長:顺、?、秀、泰、馥、庚、青、興、齢、慶、金、斗、崑、荣、樹、魁、厚、禄、楹、祥
*编者注:数字为目前族谱对应的世系,下划线地址及名讳在族谱中已有记录。
这些文字可以明确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口碑相传李桑坝总祠堂建于光绪3年(1877年),脊梁文字明确记录为光绪6年(1880年)。显然,从策划、开工到建筑封顶(安装脊梁),历经3年时间是合理的,而文字的记录却进一步确认了口碑的可信度,明确了我家族总祠堂的确建于清光绪初年。
第二,附录十六所寻访的宗亲分迁情况,是在不知总祠堂房梁有文字的情况下,主要根据地图标示摸排的,难以保证分迁外地的宗亲能全部找到。而且原认定迁居青狮观凤和双洛(羊鹿桥)的宗亲,属于鸣龙苏氏三房,也缺乏可靠依据。房梁文字则明确支持了族谱原有认定,即外迁西充各地宗亲基本找齐,青狮观凤和双洛的宗亲确属三房。
长房记录“居冯家沟”,应指除苏家垭(原有分祠堂)之外的,现主要居猫儿山(15)村6社、7社,属长房分祠堂“苏氏祠”的宗亲(8社即冯家沟)。“移居东坝 武举 联芳”是目前惟一没有落实的一支宗亲。而三房迁居“万张沟”一支,因后世繁衍昌盛,文字只列举了康熙22年已出生,且作为当地小四房老祖的正还、正权、正元、正琳名讳(总世系第26世),而不是光绪初年当时健在的代表。
第三,鸣龙苏氏按始迁祖金山、银山、凤山、集山分为四房。此源于口碑所传先祖墓碑记录,且各房聚居地,也没有明确证据。总祠驮梁文字,首先确认了四大房的区分。更重要的是,经核对各房近世名录,有不少先祖与目前族谱的记录可以相互印证,表明族谱中关于各房聚居地和名录的区分是正确的。
但是,如上所述,长房记录有“移居东坝 武举 联芳”。在此前的族谱中,并无这一记录。为使族人都能入谱,我们有义务探寻并尽量找到这支宗亲。6月17日,宗亲会代表苏AA、苏BB、苏CC,不计年高天热,由苏X驱车前往附近的南部县东坝镇实地拜访、寻亲。
一行人首先到东坝镇派出所咨询当地苏姓分布。执勤民警介绍其8村有苏姓,但分布很少,余不清。继续访问到镇上一苏姓鞋匠苏DD。苏DD来自苏家湾苏家咀,属于本县梅家乡管辖,相传为湖广填四川迁来。更详细的情况,称曾任罗家井村村支书的苏EE许更清楚。在苏EE的带领下,一行拜访了本村年长者苏FF老人。老人回忆称,没有听说过旧时去西充(鸣龙)参加清明会,相传确系湖广填四川,且在当地有宗祠,一个叫“72道门”的所在地。苏EE还介绍河坝镇苏家湾3社有90多岁长者苏GG。前往拜访,亦称本支属于湖广填四川,祠堂在何处不清楚。苏GG老人推荐住河坝镇有宗亲苏HH,并称其掌管有族谱和参加过近年来举办的“清明会”。苏HH出示了族谱,属于“眉山派”,但没有自鸣龙迁出的记录。他们所参加的清明会在“苏家店”举行,属蓬安县城西北睦坝乡。烈日炎炎,一行不辞辛劳,在苏家店顺利见到了祠长苏II、族长苏JJ及宗亲苏KK。根据其老族谱记载,本支确系湖广填四川,迁居蓬安一支。本支虽于近年举办了清明会,却还没有祠堂,正在筹建中。
“蓬安苏氏”,这使我们想起了今年3月,蓬安县苏L、苏M等宗亲一行前来鸣龙联谊联宗,并留有“《族谱·苏氏宗族》,癸巳年编订,苏NN主编”,记录其始迁祖苏玉珍1697年自湖广入川,居县城西南龙蚕镇、天成乡等地。他们是否属于同一支脉,也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不在我们所关注的范围。
查阅地图,就在南部县东坝镇镇东和镇北不远处,还各有一处“苏家湾”。7月21日,苏BB、苏OO、苏X等,再往东坝寻亲。镇东苏家湾属于打鼓山(18)村2组。沿山路约2公里,顺利见到村会计苏PP,言其父高寿至97,其母还健在,已100岁高龄,其兄苏QQ78,应知道情况。苏QQ介绍,当地曾有宗祠,儿时也亲见过祠堂挂匾和清明祭祖,记得其宗派为“…宗怀文仕代荣昌”,但他们属于湖广填四川,未曾听说过从西充迁来。镇北苏家湾属于东坝镇太平乡范家桥(9)村。沿山路下到鱼池边,见到苏RR、苏SS,称这里苏姓属于散居户,从梅家乡迁来,其字辈为“…玉文德永…”。
显然,南部县东坝镇附近几处标记有“苏”姓之地,均不符合鸣龙苏氏(长房)“移居东坝 武举 联芳”的记录。是否其它地方,如广元的“东坝”,或者其它在清末称过“东坝”但如今已经更名之地才是我们要寻访的?也只有留待进一步的调查了。一个必须注意的契合是,迁居古楼镇苏家户的宗亲属于鸣龙苏氏无疑(附录十六),而总祠堂驮梁并无记录。因古楼紧邻南部东坝,且1993年《西充县志》第54页记“古楼乡:1909年(宣统元年)属东区”,提示他们可能就是这支宗亲。后经与苏TT联系,称传说是从前一做官之人的随从,回到古楼附“泽润”之名在当地建院落定居,遂成苏家户。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落实。
此外,族谱在罐垭“第六本”还有宗亲迁居苍溪县的记录,且人丁兴旺。因总祠堂也无迁居罐垭的记录(口传当年对集资建总祠堂未统一意见),“移居东坝”大概也不会是“长房”迁居苍溪县的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