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雪满山中

[原创]通江县“三普风采”系列——红军标语新发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看你不舒服在2009-9-20 13:31:00的发言:
这些标语在什么地方啊??

     谢谢关注!这些都是国家文物,具体信息不宜公布.请理解!

发表于 2009-9-2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真不错,同志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09-9-2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发表于 2009-9-2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师辛苦了!同志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09-9-2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发表于 2009-9-2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哈儿有简体字?

发表于 2009-9-21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实话

 

这些红军文物里面有一部分是以破坏先前朝代的文物为代价的

发表于 2009-9-2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2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普查队的同志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09-9-2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普查队的同志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09-9-2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查文物值得肯定,但在普查工作中,要忠于事实、忠于历史,决不能制假造假!伪造历史文物!请搞文物普查的工作同志本着对历史和事实负责的态度,认真鉴别每一件文物,去伪存真!从上面的几张图片中发现有作假的石刻标语,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就使用简体字了?!

发表于 2009-9-23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标语:通江广纳镇光明村光明小学观音井后面公路上有两处,由于修公路现已部分掩埋多年。标语面积还是比较大

发表于 2009-9-2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对文物普查、文物的保护的关心支持!红军标语的真伪不容质疑。但大多红军标语被国民党铲过,给资料提取带来了一定难度。

 

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唐代颜元孙着《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着《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

的简化字。

 

发表于 2009-9-2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查文物值得肯定,但在普查工作中,要忠于事实、忠于历史,决不能制假造假!伪造历史文物!请搞文物普查的工作同志本着对历史和事实负责的态度,认真鉴别每一件文物,去伪存真!从上面的几张图片中发现有作假的石刻标语,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就使用简体字了?!

感谢各位对文物普查的关心,这些红军标语绝对真实。但很多标语经国民党还乡团铲过,给资料提取带来一定难度。

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唐代颜元孙着《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着《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

的简化字。

  

发表于 2009-9-23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邉印?
1936
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
1937
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发表于 2009-9-2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
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它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
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逦酢顦溥_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
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
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发表于 2009-9-2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普查队的同志辛苦了

发表于 2009-9-23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仍继续推行,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
年,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
1952
2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4
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
1955
2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7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同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减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
1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常用字,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发表于 2009-9-2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对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的支持关心!这些红军标语的真伪不容质疑,但很多标语被国民党还乡团铲过,给资料提取带来一定难度。

发表于 2009-9-2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唐代颜元孙着《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着《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