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西城实验小学的招生办法出来了。这个招生办法并不是说让一座新的学校老老实实去招生,而是集体搬迁另外两所学校的毕业生进入。搬也就搬了,可问题在于,搬迁的毕业生,需要穿越整个营山城去升学。此举一出,营山论坛一片反对之声。一个违背了就近入学原则的决定,让大家非常的不理解。一、搬迁后,需要上学的人数
根据公告,营山化育中学需搬迁整个现8年级共1402人,云凤小学现五年级1155人。那么,能够明确的人数为1402+1155=2557。因为刚到一个新学校,学生家长必然会接送孩子一段时间,以三分之二的家长计,则为1688人。根据传说,还有部分或者全部老师将过去教书,假定28个班,每个班过去3名老师,则有84人。
两个年级搬迁过去以后,每天上学时段,凌晨6点、中午12点、下午2点30、下午6点,我们将看到2557+1688+84=4329人,浩浩荡荡行走在白塔——西干道这5公里的路上。他们将经过复兴桥这个交通状况十分复杂的路口、十字口这个交通十分复杂的路口、原赛丽思这个交通十分复杂的路口,以及外西街这个交通相当混乱的路口。实际上,这样的状况,与其说考验的决策者的智慧,不如说,是考验的我们政府的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的能力。我们可以算一算5000个人的间距:正常行走速度为每一步75CM,5000个人,以纵队的形式间隔75公分排列,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的距离为:5000人/*0.75米/人/步=3750米。从地图可知,也就是单个排列,第一个人踏入学校,最后一人则需要站在白塔公园!
当然,决策者也可以说,不需要啊,大家可以挤着一起走啊。那么,蜂拥而行带来的是什么?除了交通拥堵,剩下的只有安全隐患。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10里迢迢去争分夺秒的准备考学!当大家坐在那里海阔天空听证的时候,他们正在为自己一生的命运而看书,而努力,而奋斗。
二 、交通情况
西城实验小学,位于营山出城交通大动脉上。是前往蓬安、南充、成都等地的通道,其车流量巨大。外西街、环城路、西干道的交界处的人流车流相当复杂,日常交通情况下,右转、左转、直行,本身就比较混乱,而这个地方将是搬迁后所有学生以及老师必然经过的一个路口,可以预见的是,一旦5000多个人,在同一时段一起涌入这个路口,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将有多么严重。
好,这时候你说有公交车。让我们来算一算一辆安全的公交车的荷载人数。假定一辆车,在不出现拥挤、踩踏等致命隐患的情况下,能载30人,就算只有这2557个学生,那么我们需要的公交车为85辆公交车。一辆公交车的长度假设为6米。85辆公交车的长度为510米。换句话,在学生上学阶段,假定我们有85辆公交车,以毫无间距的方式一字排开,来接送学生上下学,那么我们的公交车需要占据的距离为:从学校一直排到西干道红绿灯处。请问,我们的街道有没有那么宽?我们的公交有没有那么多?
这时候又有人说了,你等不了公交,可以走路啊。走路多好啊,多锻炼身体啊。可请大家不要忘了,云凤也好,化育也罢,这批拟定搬迁的学生,99%都是就近入学的,也就是说,99%的学生住房在白塔区域。走路,怎么走?整整5公里,按正常成年人每小时步行速度 4-5公里/小时计算,天啊,原来从学校到家,花在路上的时间,每趟就是1个小时!天啊,干脆大家不要吃饭了,喝风更符合实际!
那又有人说了,你家就穷的买不起自行车、电动车、小车吗?不知道骑车、开车送吗?请让我们闭上我们的双目去想象一下5000个人,或步行、或骑自行、电动车、或开车,或公交混战在连机动车道都没有的街道上的情形吧。关键还在于我们是急匆匆赶往学校,急匆匆守候在学校门口等待学生放学!
交通隐患,是整体搬迁不可行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天灾不怕。
三、学生受到的身心影响
(一)装修有害物质的处理问题。任何人都知道,新装修的房子需要通风。西城实验小学到目前为止,主体刚刚竣工。附属设施尚在修建之中。一个新建、新装修的学校,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现在还出没有检测的阶段。学校的各个附属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因为还没竣工,此刻当然谈不上排除。这批学生到新建的学校上学,学习上有什么影响先不说了,起码得有个检测结果让家长放心吧。2000多个学生,也就是2000多个家庭啊。
(二)心理影响。
任何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批毕业生到一个陌生环境将毫无疑问付出心理成本。这种心理成本当然现在已经开始,比如,以后谁来教?师资力量来自何方?这些东西都将影响到一个孩子。不要忘了你们是拿的毕业班去做实验呢。假定有个初三的学生,因为搬迁学校,一个本来在原校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距离远,时间紧,师资力量不明等情况而出现了学习成绩较大滑坡,从而没能考上高中,到底该怪谁呢?怪教育局?好像怪不着,因为教育部门说的是落实小班制,怪听证会?好像也怪不着,听着挺民主的;那就只能怪家长不用心接送、不用管理孩子了。家长你还不能说你在外打工挣钱养家供孩子上学呢?——谁叫你当初没有就远入学的?
营山教育局在6月22日听证会之前,6月21日,也就是今天,给了一个回复,说是喊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去函。请问,留守儿童家里基本是留守老人,人家字都不怎么认识,你让人去“函”发表不同意见?难道网络上的,就不叫群众的心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