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坝彭沟位于平乐花揪村十六组,曾经跟李家大院一样,也是一个纸坊林立的富裕之沟。
当我跟凡丁于2016年3月12日,第一次从油榨堰坪村观音台、渡兴桥起步,踏着川主庙茶马古道的石阶,登上山顶上的川主庙遗址时,我就从当地人采茶人的口里面得知:从川主庙下到山的那边是下坝的彭沟。同一天,我跟凡丁在从川主庙往回走时,又在山下的茶马古道上,偶遇了45岁的当地人彭兴贵。彭兴贵告诉我说,这条从川主庙下来的茶马古道,是其先祖彭宗珊独资修建。当时,在下坝彭沟靠造纸发家的彭宗珊叫板平乐李家大院的李兰庭(李洪楷),两人不许哪个喊别人“挂功”(参与出资),必须单独分别在油榨火井江边那高耸入云的川主庙山上和干岩子垭口各修一条石板路来连通彭沟和李家大院。从油榨堰坪村上干岩子垭口,经落岩去李家大院的那条茶马古道我已经走过,通彭沟的川主庙茶马古道还只走了一半,回家后便萌生出哪天再从油榨堰坪村观音台、渡兴桥上山到川主庙,然后再沿着石板路去山那边的下坝彭沟,把这条茶马古道走穿的想法。
2017年6月24日早上九点左右,我带上干粮和水,便从城里面出发了。由于先到油榨乡苏维埃旧址去看望了一下病中的八十七岁的苏维埃旧址的守望者王大久老先生。所以从油榨堰坪村观音台、渡兴桥踏上川主庙茶马古道的石板路时,已是中午12点。
油榨堰坪村观音台、渡兴桥这边姓彭的也多,都是从山那边下坝彭沟过来的。
川主庙茶马古道沿途的山上,曾经也有过不少彭姓人家的四合院。
据在渡兴桥头上开日杂店的75岁的彭心国大爷说,他们的一代祖起先是在茶马古道上做藏红花生意,后来觉得邛崃这个地方不错,便居住下来,并从事造纸业。
由于上午下过雨,茶马古道的石板路很滑,陡的地方还要抓住路边上的野草才能上得去。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上山的途中,看到比楼梯还陡的石板路是那样滑,也担心一会儿返回时,会不会滑下山谷摔伤自己。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仍然艰难地弓着身子,把身体的重心放矮,慢慢往山上爬去。
去年上山时看到的那个大四合院现已拆光,并已种上了庄稼。
由于边走边拍,从山下到垭口上的川主庙遗址大约花了四、五十分钟。
站在这油榨和下坝的分界线上,山下那蜿蜒的火井江和油榨的片片民居,便尽收眼底,清新的空气、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宁人心旷神怡。忍不住又掏出相机,把山下的美景收入镜头。
在川主庙遗址边上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便信步顺着山沟里面的石板路,往山下的下坝彭沟走去。
去下坝彭沟那边的路虽没有油榨这边陡,也比这边宽,但可能是一年四季晒不到太阳的原因,没有铺石板的地方,道路泥泞,还滑了几下。便在路旁找了一根比大姆指还粗的干树枝来杵起,这才好些。
在半山腰上的石板路上,还看到几个岩腔和一个供有观音菩萨的做工精细的三通碑——“观音阁”,观音阁的四根方石柱上面还有两副对联:
一曰:座下莲花三月景;瓶中紫竹一枝春。
二曰:岩前救八难;山下活众生。
左右两页碑眉还有“慈航”“普渡”四个大字。
正中是“观音阁”三个大字。
山沟里面,开始合路了。当我把黑色的树枝放在路口上的一笼竹子下面作为我返回时寻找茶马古道路口的标记时,突然发现竹笼边上放着一根山里人把两头都削得很尖的竹子杵路棍,心头一喜,赶紧拿在手中:一会儿下山时,有这个宝贝,心头就不虚了。
我杵着老天新得赐于我的山里人的杵路棍,继续往山下走去。
在山沟下面的左侧拐角处,也有一座已经没有人住了的高大的四合院。四合院的侧面,又是一条山沟,我绕四合院左转沿山沟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当我拐过一个山嘴时,突然山道上,出现了一个拴着红色格子围腰帕的女人,肩上扛的那根直径20公分木头,可能有2米多长。从背影上看,这女人可能有四、五十岁。
当我快赶上她时,我怕我的突然出现把她吓住,便在后面远远地高喊了一声:“扛木头啊”?奇怪的是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走近之后,我又在背后打了几声招呼,也是没有一点反应。我心想:不会是遇到神仙了吧?
我抓住她在路的左边留下一个一米多宽空档的机会,一下子冲到她的前面的十多米之后,然后才回头跟她打招呼。
当她看到我出现时,不仅一点都不吃惊,而且还笑容可掬地指指自己的耳朵,对我摆了摆手。我看懂了她的手势:她的意思是她的耳朵不好。
路边上,每隔几十米,都斜竖着她不断地往家里面移动的木头柴火。
又转过一个山嘴之后,我这才终于看到了水泥路、汽车和人户。
一阵狗叫,引出了几户人家的主人,他们告诉我说:这里就是彭沟,顺着山沟往外走是龚沟,再往外走是范沟。
这时,一位大爷来到了我的面前,一边吼住他家那条气势汹汹的大黄狗,一边问我从哪里来。当得知我是从油榨那边来时,他便把我往他的家里面让。我见他口齿清楚,便又顺便问了一句:大爷姓彭啊?旁边一妇女笑着说:“他不姓彭、姓叶,他是来上门的!”
我看到叶大爷的脸上闪过一丝淡淡的不快,但他仍然很热情地把我往他家带。我看他家那古朴的四合院还是有点高大,便让他管做狗之后,就跟了进去。
这位75岁的大爷是孔明高山寺的人,在1966年他24岁的时候来的彭沟。我在他家堂屋门前的竹椅上坐定之后,叶大爷给我倒了一盏白开水,说这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烧的,水质好、没有污染。还问我吃点洋芋不?我说我带有干粮。我喝了一口白开水,觉得口感还可以,开水里面没有在其它乡下农户喝到过的油烟气味。
我问叶大爷彭沟有没有彭氏族谱,彭沟一世祖是什么时候进的彭沟和什么时候开始从事造纸业他也不知道。但叶大爷告诉我说没有族谱,但彭沟一世祖的墓碑还在,上面有许多文字。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叶大爷便带我去于位他家房屋背后山上的祖墓园里面去看彭沟一世祖碑上的文字记载。
从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立的彭沟的一世祖彭连通的墓碑上了解到,彭沟的一世祖彭连通于康熙五十二癸巳年(1713)十二月,生于邛州西南孝七甲黄泥堡滩坝营余宅。
彭沟一世祖墓碑上面的彭氏家族排行不完整。在叶大爷的带领下,在山下路边上那块清同治年间立的碑上,找到了彭沟彭氏家族的排行:
山朝守在连万登,国洪宗正继天星,一本之中从曰绍,永定家声世代兴。
在叶大爷的家里面一边吃我带的干粮,一边跟叶大爷聊完天时,时间已是3点50分了。就在我准备告别叶大爷沿路返回时,叶大爷的老伴回来了,巧的是,李大爷的老伴,就是那位我在山道上看到的穿着着红色围腰帕、肩扛木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的年纪可能已上七十了的哑巴大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