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吃货的时代,如果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没有晒过美食,要么是对自己的手机不自信,要么是对眼前的食物实在不感冒。
南来北往,高铁、高速公路已经让现代物流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对美食的认知。
记得《舌尖上的中国》曾有一集专门讲述原本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美食,正在高度物流化的当代社会被共享。
地域的特色在于食材,而将食材能够完美烹饪出来的佳肴却未必就在当地。就如南方的王大勺已把西安的羊肉泡馍做的真切,而黑龙江大厨师傅又能把南方的毛血旺做的如火纯青。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所以,当我在一个内陆城市宜昌,发现当地原创的花甲米粉“霄张花甲”时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但当米粉、汤汁、花甲入口,那独特的味道还是震惊到了我。
花甲吃过不少,海南三亚第一市场旁的炒花甲、山东青岛大排档的香辣花甲、广东的花甲粥……从来没想到,在一个距离海边尚有1000多公里的滨江小城,能让自己的味蕾邂逅到另类花甲。
霄张花甲店铺不大,在宜昌城中心城区的步行街。高大的梧桐树掩映下,白色底纹搭配卡通头像的LOGO低调却辨识度极高。二三十个平方,一侧是制作柜台和厨房,另外的空间被有着时代感却又刻意做旧的餐桌占据。
朋友介绍说,这是宜昌本土特色,特色的不是食材,而是它的味道。
店员告诉我,店里的花甲从东海运输过来,必须确保花甲的生鲜,然后经过一昼夜的换水去沙,在花甲与汤汁接触前,一定是活生生的。店里的米粉必须是手工米粉,没有任何添加,这样才能在秘制汤汁浸入时,把每根米粉彻底的入侵。
每一份霄张花甲都用锡纸包装,确保了原材料的卫生,而电磁炉的加热工艺,似乎又在告诉像我这样的吃货,这绝对是一个年轻的品牌。在店内坐等了不到3分钟,我跟随前面一位素不相识的美女点用的“经典花甲”便展现在我眼前。打开锡纸,一阵鲜香扑鼻而来,用小勺舀上一勺汤汁入口,味蕾顿觉有被激活的感觉。这种独特的味道,似乎把“香”这个形容嗅觉的词变成了味觉辞藻。汤汁中的米线和花甲,则完全被这种味道浸淫,吃起来似乎每一口都让味蕾有迸裂的快感。
我很好奇,在内陆缘何会把花甲做的如此出神入化?一打听才知道,霄张花甲取材虽在海边,但味道却是从全国各地100多种配料筛选而出,并最终确定了10多种相互调配而成。霄张花甲的独特制作工艺,引来了不少模仿者,但即便是形似,而味道却远达不到诱惑你的味蕾的地步。
在宜昌3天,吃了3次霄张花甲。回到上海,还对它的味道难以忘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没想到,在不久后前往武汉时,却又接连邂逅了两家霄张花甲店。聊天中得知,店家也是爱上了“霄张”的味道,才开此店。而霄张花甲的初创者是一个典型的80后,不仅自己喜好美食,更有创业的梦想。让他意外的是,自己打造的涵盖20多个菜品的霄张花甲,还给数百位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省市区的合作伙伴,带来了创业的成功。低投入、高品控、丰富的菜品,从装修到培训严格的流程,让这个创业品牌“霄张花甲”收到食客和创业者的喜爱。
闲暇无事,查了查这个打着“霄张”之名,却又不甚“嚣张”的牌子,才知道的确已是遍布华中、西北、华南等地的吃货首选。
人说,享受美食的快感与人与情有关。一道美食,能让你完全去体会她的味道,必定是近乎完美的饮食体验。一道美食,能让你食过之后还能回味,必定是欢愉的享受过程。食过“霄张”之后,可能更能明白,作为吃货,什么是一个人的狂欢,又或是一群人的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