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魅力四川报道(李洋、李飞) 7月5日,成都市新闻办召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为尽快形成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成都正编制《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行动计划》,将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市域空间差异化协调发展。成都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让“东进”开启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羽表示,编制《行动计划》关键在行动。该计划坚持项目引领支撑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项目主要将聚焦市场和资源、聚焦产业链、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聚焦未来发展重点区域建设管理来策划,加快功能性载体创建、功能性平台完善、功能性主体吸纳和功能性产业聚集。
成都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表示,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命脉。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大格局中,成都工业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做强特色园区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和产业新城,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
在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中,支持“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南拓”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支持“西控”区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发展;支持“北改”区域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支持“中优”区域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施跃华指出,制造业东进势在必行。他表示,成都在上一轮产业规划中形成了40个园区和工业点,目前用地面积已超过90%,承载能力有限,同时园区产业特征不鲜明,也未做到产城一体。施跃华说,新一轮产业包括未来“成都制造2025”规划的内容,将突出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差不多60%将向东进区域进行转移。”施跃华表示, 东进一定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做到一个园区就是一个新城区。”
此外,在特色园区建设中,未来五年,成都将集中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
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介绍,成都启动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其年限至2040年。
在重塑城市经济地理中,张瑛表示,为打破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成都调整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11+2的区域结构)。
“简阳划转以后,对成都城市格局的调整和优化、对经济地理的重塑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张瑛表示,以前成都的城市结构是两个山加一个平面,整个区域的资源承载容量非常有限,现在简阳划转后,就提供了一个跨越龙泉山发展的城市空间,特别是一些制造型产业跨越龙泉山布局。未来,成都城市布局由“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在现有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规划东西城市轴线,形成整个城市南北向、东西向联动发展格局。
张瑛对“东部新城”做了定位:“东进”区域是全域发展格局中的国际门户、产业新城和城市永续发展空间。他表示成都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空间上形成空港新城、淮州新城、建州新城、简阳城区等产城的功能板块,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实施“东进”符合经济主流向,对培育城市的新动力,构建城市发展新载体,破解城市单中心结构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成都市建委总工程师陈顺治认为,“东进”战略需要高密度的轨道快线引领。他表示,目前成都市建委已初步拟定12条连接东进产业新城的轨道交通线路,并制定了近期建设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