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又到毕业季。
今天上午,北京大学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被称为给学生的“最后一课”。
来,让我们倾听这难忘的最后一课……
我们毕业了
在北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全体毕业生一个朴素而真挚的人生道理:吃亏就是占便宜。
他希望从北大走出的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坚守价值判断,守住底线。
我的母亲像她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读过很多书,也没有上过学,从小,我常常听到她讲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影响了我大半辈子。
他还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两个小故事为例:一个是自己中学毕业后在农场工作,没能被推荐成为一所师范学院的工农兵大学生,却在第二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北大。另一个是在美国留学期间自己的导师没有用科研经费而是自掏腰包买工具箱——只因实验室和家中都会用到。
林建华说,价值观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看不见摸不着,却随时在影响我们的行为:
有人讲,现在的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我并不认同,语言上的反驳是苍白无力的,赢得信赖还要靠实际行动。我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北大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坚守价值判断,守住底线,希望你们能够风轻云淡的面对成功与失败,温和平静的面对任何误解与质疑,忍耐克制的面对不公甚至挑衅;面对成绩,希望大家能够谦逊感恩,面对问题,希望大家不离不弃,敢于担当。
在几天前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邱勇是以“做思想的行者”为题,鼓励大家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他说:
思想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是你们的人生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可能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完成。思想的形成需要丰富的阅历,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思想。
邱勇还将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作为毕业礼物送给每一位毕业生:
思想的形成需要广泛的阅读,需要深入的思考。阅读决定思想的宽度,思考决定思想的深度。希望你们不要因为碎片化信息的泛滥,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浅薄。希望你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
毕业
我只是在夕阳中站了一会儿,我们就毕业了……
这是北京大学官方微博上一位应届毕业生的留言。每年的毕业季,作为主角的毕业生们总有着拍不完的合影,说不完的离愁别绪。求学数载,年少时光;纵横四海,来日方长。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听他们讲讲自己的“失败与伟大”
▶▷我最有成就感的事儿就是我顺利毕业了。
▶▷最有成就感的事儿就是申请到dream school的项目,耶鲁大学的PHD。
▶▷最有成就感的事儿是大三的时候和一个研究生学姐去牛津交换,最后在很艰难的考试中考了英国学制的一等学位,拿证书的时候好歹对得起学校了
▶▷我觉得花的时间精力最多的是参加马兰花开,从龙套演员到扮演邓稼先,大学四年八个学期都没有落下,确实很难忘。
▶▷遗憾可能是考研没有考上还没有谈过恋爱。
▶▷可能跟父母说了很多次学年中间来看看我,现在只是入学和毕业来了两回,觉得这么大的校园没带他好好看看。
▶▷遗憾是体育课立定跳远,四年都没有练出来,一到体侧就很惊慌。再一个是最喜欢的食堂被拆掉了,面食部吃不到米线了。
▶▷毕竟人的经历是有有限的,我可能在科研方面投入了太多经历,我也没有找女朋友,但我并不后悔,我就全身心投入干这一个事情。我找到了未来的人生目标,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很满意的。清华给了我很多选择,这条路也是我自己选的,我对未来非常有自信,也愿意投入。
▶▷我是数学学院的,我的第一个数学老师,印象非常深刻,从他的课上学到了很多。
▶▷印象最深的是我本专业的导师,他对我一开始写的非常稀烂的论文提供了很多帮助,也碰撞出很多火花。同时我还修了社会学双学位,刘能老师也是我的灵魂导师之一,想对张老师谢谢他的教导,感谢刘老师开启了新的天地。我去牛津学医学人类学。
▶▷图书馆真的很神奇,想找的书都能找到,有一点舍不得图书馆。
▶▷接下来会留校读硕士,希望这段期间好好做学术,能申请到PHD。
▶▷大一有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就是说你们是世界的盐,老师说这可以改成。。也是对我们未来的指引。
▶▷大家毕业都不容易,未来也好好走,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大家都会互相帮助,希望有机会还会见.
以上采访分别来自北大外语学院缅甸语专业彭雨欣、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王煜坤、数学科学学院张毅良;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肖翰珅、罗鑫涛、清华人文学院傅宇杰等,他们都是2017届毕业生。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