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锡金原本是中国的藩属国,被英国殖民了几十年后,在1975年并入印度。原来的中国与锡金边界已经划定,印度政府后来也没有对那段边界表示异议。中印双方围绕实控线相互认为对方军队越界的争议大多发生在两国边界的西段,东段发生的不多,锡金这一段则几乎没有出现过。2006年双方重新开放处于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口岸,也是因为那段边界没有争议。 现在尚不清楚究竟是印军基层部队故意选择错误地点宣示所谓的“爱国主义”,还是印度中央政府在边界问题上对中方进行新的战略性试探。然而无论印方出于何动机这样干,中方这一次都明确的告诉对方我们的底线:印军必须撤回到两国边界的印方一侧;中国的道路施工决不可能停止。 印度能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吗? 很多人都将印度看成下一个中国,认为21世纪印度将会崛起,并且列举了若干印度崛起的条件,比如13亿的人口规模,比如与西方良好的关系等等。 但在作者来,印度能否崛起要看他能否解决好两个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印度一定会崛起,否则就是白日做梦!这个两个问题分别是印度能否打破南亚次大陆的力量均衡态势和印度的文化改造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阐述: 印度的文化改造问题?信奉婆罗门教的(又称印度教)的印度将人划分为四个种姓:第一种姓叫婆罗门,从事僧侣、教师等工作,主要负责与神打沟通,并向人类传达神的教诲和旨意;第二种姓叫刹帝利,从事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按照婆罗门的意志管理国家; 第三种姓叫吠舍,以从事工商业的形式创造财富,供养第一种姓的婆罗门和第二种姓的刹帝利;第四种姓叫首陀罗,以从事农业的形式创造财富,供养第一种姓的婆罗门和第二种姓的刹帝利。在印度的文化中,不同种姓之间的的界限非常分明,绝不容许不同种姓之间相互通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固化高种姓利益。
在印度,高种姓的大家族是所在地的实际统治者:印度28个邦都是独立的小王国,高种姓的大家族掌握着这个邦绝大部多的土地、矿藏等优势资源,几个相互通婚的高种姓家族联合起来控制着一个邦的一切权力。 在印度你从一个邦运输货物到另外一个邦时,需要交纳关税。这就好比中国广东生产的衣服、手机等产品,如果运到山西,路过湖南收一次关税,路过湖北再收一次关税,路过河南收一次关税,最后入境山西还要收一次关税。 印度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这就是印度所谓联邦制最大的特点——印度的各个邦都有自己的法律体系、税收体系、语言体系(方言)。印度地方大选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选哪个高种姓家族扶持的代理人上台执政。如果印度的这种文化壁垒不消除,印度崛起就是在做梦! 印度能否打破南亚次大陆的力量均衡态势?制约印度发展壮大最核心的要素除了印度本身的文化外,还有南亚次大陆“印巴力量平衡体系”遏制着印度崛起:二战后,英国人结束了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