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直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不仅会啃食群众的获得感,还会破坏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影响党员干部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对此,必须标本兼治,既抓惩治,更要抓长效。首先需要扎紧制度的笼子,一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权力运行各流程和各环节的把关、监督,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让规范的制度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心里扎根,形成规范用权、遵纪守法的自觉自律。 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消除监督障碍,让群众乐于监督、敢于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吃拿卡要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对于那些看不到身边群众的疾苦,将黑手伸向扶贫资金的干部要出重拳,从严整治,不仅要坚决严肃惩处,更要实行“一案双查”,把问责的板子打准打实打疼,这样才能让权力在既定的轨道上正常运行,不给党员干部“跑偏”的机会,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以长久。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