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如果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诗歌总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经脉,那艺术画笔创作下的画作则开启了人生的宏伟篇章。
经过几千年的蛰伏,现代生活不止需要柴米油盐,更需要精神的享受和艺术的欣赏。
静下心花大量时间去创作、去欣赏,摒弃职场中的尔虞我诈、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画作就是有这种魅力,能让你找寻到自己的灵魂突破口,而自然多了一份高雅格调、艺术修养,少了一些市井庸俗。
而回望人才济济的唐朝,也是瑞气祥云初盛,诗情画意正浓。
唐代的强盛是全方位的,尽管我们无法梦回唐朝,历史却为今人留下一些画卷。从这些尘封的艺术精品中,我们可以去追寻那诗情画意的个性时代,观察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音容笑貌、精神风气,体会唐朝的方方面面,并为中华文化的璀璨而感到骄傲。
本期“唐唐说故事”为大家带来我们【回眸崇州】系列的完结篇——“光耀千秋画廊”的故事。
她是崇州有史可溯的
第一个有名有姓的人
她辅佐杜宇称帝、教民务农
“慈爱有加蜀民母,功德无量望帝妻”
被誉为【农耕女神】
常璩,东晋蜀郡江原县(今崇州)人
所著《华阳国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以【志】为名的地方志专著
被中外史学界视为“中国地方志之先祖”
今崇州市还专建了一座华阳国志馆纪念他
大诗圣杜甫,亦是唐兴贵客
流寓成都时曾多次到蜀州
造访其友裴迪、高适
从而留下【东阁官梅动诗兴】
【白马江寒树影稀】等名句
为崇州留下了不少
闻名遐迩的宝贵遗产
曾任蜀州刺史的高适
是唐朝一位有名的边塞诗人
为人多豪气,常为百姓着想
“边塞风霜常入梦,江原晴雨总萦心”
为民造福的精神深得百姓感激
华夏中国精神风气得以流传至今
“诗伴梅香惊九城,人随国难痛一生”
《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
是陆游初到蜀州后对报国无门之感慨
《秋日怀东湖》
是陆游对蜀州之怀念
《夏日湖上》中的那句
“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
则是遗留千秋万代的蜀州最强音
画的意义在于何处?即便也有人称它为艺术,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类心灵深处审美意识的存在相关联,与人的认知密不可分。画作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完善心灵,越是闹得慌的社会环境、生存环境,越需要一种艺术,它使支离破碎的心灵愈合。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